第一章 平定三鎮(第3/8頁)

高崇文隨即以極快的速度南下,在三月即領兵攻打被劉辟占領的梓州。劉辟沒有想到官軍會這麽快進入蜀地,所以雖然占領了梓州,但守備力量十分薄弱,高崇文不費吹灰之力就重新收復了梓州。

高崇文入川首戰告捷,這讓書生出身的劉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在強大的軍事壓力面前,劉辟有意改變策略,主動釋放西川節度使李康,並要求洗刷自己的罪過,但誰都明白,造反這項事業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

梓州的收復明顯增強了皇帝李純的信心,因此三月十三日李純發布《招諭劍南諸道詔》。在詔文中,李純再次申明這次進兵蜀中,完全是劉辟造成的,朝廷實在是迫不得已。同時斥責了劉辟的反叛行為,並削奪了劉辟的一切官職,號召西川將士要幡然悔悟。為了孤立劉辟,李純在昭文中宣稱凡是參加反叛但立即重新歸順朝廷的,一概既往不咎。

從李純發布詔書的立意與措辭來看,這個年輕的帝王始終堅信劉辟叛亂很快就能夠平定。當然,在以高崇文為核心的征討西川的將軍們看來,皇帝陛下的詔書是總動員令,那就是這一戰必須打到底。

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詔令,高崇文立即考慮向劉辟的老巢成都進軍,目前唯一的通道是成都東北方一百五十裏處的鹿頭關(今四川綿竹東)。劉辟在鹿頭關屯下重兵扼守兩川之要,又在鹿頭關的東面萬勝堆修築了八個戰柵,分布於關口兩側,形成多方位的掎角之勢,高崇文想要攻破這裏並不容易。

五月十日,高崇文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整後領兵來到鹿頭關。十天後官軍與西川軍在鹿頭關開始了第一回合的較量,由於高崇文指揮得當,此役斬殺西川軍兩萬余人。可是就在高崇文準備向鹿頭關發起總攻時,老天爺偏偏下起了大雨,由此西川軍開始閉關不戰,試圖消耗官軍。

高崇文見正面進攻的願望落空,鑒於官軍遠征不能耽誤時間太久,所以立即調整策略,集中優勢兵力向鹿頭關東面西川軍控制的戰柵“萬勝堆”發起進攻。

“萬勝堆”在山頭之上,西川軍居高臨下本就占據有利地形,加上西川守軍拼死抵抗,官軍數次進攻都被擊退。高崇文見戰事不利,命令部將高霞寓親自擂動戰鼓,自己則帶著突擊隊冒著山上如雨而下的箭石,向“萬勝堆”發起了沖擊。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官軍看見主將親自突前,士氣為之大振,全都跟著高崇文向“萬勝堆”沖去。經過幾次沖擊,雖然官軍傷亡很大,但最終還是攻破了“萬勝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萬勝堆”的高度高過鹿頭關,官軍占領“萬勝堆”後能夠居高臨下,鹿頭關城中的一舉一動全都歷歷在目,因而取得了地理上的優勢。

在進攻鹿頭關的同時,高崇文還派兵進攻德陽(今四川德陽),漢州(今四川廣漢)、玄武(今四川中江)。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也派其子嚴秦在綿州(今四川綿陽)擊敗劉辟的軍隊。七月二十七日,李純為了便於統一指揮,詔令所有討伐西川的官軍都接受高崇文的統一調度。

李純本以為高崇文很快就可以拿下成都,而且除了鹿頭關之外,其他戰事相當順利。可是誰也想不到,一直到了九月份,高崇文依舊困於鹿頭關下,始終無法繼續向前,這不得不讓李純開始心情急躁起來,當時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上疏請求李純繼續征調關中、河東的部隊進行增援,與高崇文配合經閬中、果州(今四川南充),進攻合州(今四川合州)、渝州(今重慶市)。

嚴礪的意圖是想讓官軍避開鹿頭關,從劉辟布防兵力較弱的東南方向向成都進軍。就在李純準備采納嚴礪的建議時,時任翰林學士的李吉甫站出來明確表示反對。

李吉甫認為,高崇文之所以始終無法突破鹿頭關,是因為高崇文本身資歷不夠,雖然作戰勇敢,但協調諸路人馬的能力還是欠缺。如果繼續征調援軍,朝廷的負擔會加重許多,不僅糧草供應不上,還可能會引發類似於當年涇原兵變式的動亂。況且吐蕃一直虎視眈眈,征調援兵會讓邊境守備空虛,吐蕃可能會趁勢侵擾。

針對上述理由,李吉甫建議不要征調援軍,同時他也對接下來如何對西川用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漢代討伐公孫述,晉代討伐李勢,南朝討伐譙縱、劉季連、蕭統的五次伐蜀之役,其中有四次是沿長江北上的。宣(今安徽宣城)、洪(今江西南昌)、蘄(今湖北蘄春)、鄂(今湖北武漢)四州的水軍號稱天下精兵,現在應該組織四州的水軍沿長江北上直搗西川。這樣一來,高崇文就會因擔心四州水師搶了功勞,必然會全力攻取鹿頭關,成都就會立等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