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藩鎮平服

淮西鎮的平定,使天下藩鎮大受震動。在李純一鼓作氣、恩威並施的強大攻勢面前,成德的王承宗也主動上表歸服,其他藩鎮也在認真思考自己的出路,大部分都選擇主動臣服朝廷這條路,只有平盧的李師道選擇繼續對抗,所以最終未能逃脫覆滅的下場。由此藩鎮割據的局面在大唐帝國的歷史上暫時結束,元和中興的局面已真正到來。

不戰而屈人之兵

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一日,長安城內外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因為所有人全都盼到了淮西鎮的徹底平定。前兩年因為前方戰事吃緊,李純也因此取消了新年元日朝會,今年是三年中的首次新年朝會的,事實上,李純是為了照顧群臣的情緒才舉辦這次朝會的,而他本人的心思則完全沒有放在朝會上面,因為他的心中始終在思考如何徹底平定藩鎮的問題。

新年過後,李純即正式考慮對成德用兵的問題。

自李純討伐淮西以來,成德的王承宗一直惴惴不安,他清楚地認識到,淮西如果失敗,朝廷下一個目標或許就是自己。因此,王承宗對朝廷發動的征討淮西之戰,多方進行破壞阻撓,最終迫使李純第二次征討成德。雖然他利用官軍內部不協調統一的弱點,頂住了官軍的征討,使得李純再一次罷兵。然而這一次王承宗不再像元和五年(810年)那樣,對朝廷的罷兵感到高興,他十分明白李純這次罷兵並不是因為打了敗仗,而是為了集中兵力征討淮西,淮西一旦平服,成德將成為李純的下一個目標,如今這一天真的到來了。

在淮西之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柏耆的人向韓愈建議:吳元濟已經被擒,成德的王承宗一定會嚇破膽,此時如果拿著宰相裴度的書信前往成德勸說王承宗投降,相信他一定會主動歸服,這樣朝廷既可以免去勞師遠征,還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韓愈將柏耆的建議上報給了裴度,裴度批準了這個想法,並讓柏耆前往成德進行勸降。

柏耆到成德後,向王承宗轉交了裴度的書信,王承宗是如何答復的,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此後不久,王承宗便通過魏博鎮的田興向李純請求歸服,當時王承宗提出,自己可以向朝廷作出四個方面的讓步:

一、願意將兩個兒子王知感、王知信以及牙將石訊等人送往朝廷作為人質。

二、向朝廷獻出先前有爭議的德、棣二州。

三、朝廷可以派官員來成德鎮任職。

四、將轄區內的賦稅按規定向朝廷上繳。

王承宗所提的四個讓步,事實上有著很深的用意,將兒子和牙將送入朝廷當人質,意味著王承宗本人如果去世,本鎮節度使一職將不再世襲,節度使的任命權將歸於朝廷。歸還德、棣二州,是李純第一次征討成德時提出的要求,王承宗當時予以拒絕,並因此挑起了戰爭,此次舊事重提,王承宗是向李純表示自己的悔過之心。

王承宗之所以要通過魏博節度使田興向朝廷表示歸服,是因為田興既和朝廷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又和自己沒有什麽矛盾,而田興也十分願意幫助王承宗。為此田興上奏李純,認為與其朝廷再次興兵討伐成德,不如趁此機會接受成德鎮的歸服。這樣既可以免除戰爭對河北地區造成破壞,又可以避免朝廷萬一出兵失利,造成尷尬的局面。

李純最初接到田興的奏章後並沒有批準,因為他實在難以忘掉兩次征討成德的無功而返,而給朝廷帶來的巨大恥辱。現在淮西已經平定,李純攜著平定淮西的勢頭,完全有把握再以武力平定成德。

對於李純的態度,田興很有耐心,為了勸說其接受王承宗的歸服,他三番五次地上奏李純請求赦免王承宗。最終經過權衡再三,考慮到如果繼續拒絕可能會傷害田興的善意,李純最終同意赦免王承宗。

四月二十日,王承宗之子及牙將到達京城並獻德、棣二州圖印,四月二十七日,李純正式發布《赦王承宗詔》,詔書頒布後,尚書右丞崔久奉命到鎮州(今河北鎮定)加以宣慰。王承宗身穿素服,十分恭敬地接受詔命,此後再也不敢與朝廷對抗,尤其在轉年朝廷平定平盧後,王承宗再次上疏朝廷,表示成德鎮所有官員的任命,全都由朝廷決定。

自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王承宗歸服後,一直到唐穆宗李恒即位後的長慶元年(821年)七月,成德鎮一直比較穩定。雖然當時王承宗本人沒有入朝,但從朝廷的整個局勢來看,李純接受王承宗的主動歸服,還是十分明智的,這不僅省去了朝廷的興師動眾,而且從客觀上講,也為接下來征討平盧積攢了足夠的力量。

現在,李純要面對的就是平盧的李師道,和成德鎮相比,李師道可謂是將對抗之路一條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