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討淮西

魏博鎮的主動歸順更加堅定了李純解決藩鎮問題的信心,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走紮實道路的決心。此後李純十分重視經濟問題,注意整頓財政,采取多種措施勸課農桑,興修水利,賑恤災民,改革稅法,整理漕運,使帝國的經濟、財政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為全面開展“以法度裁制藩鎮”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元和九年(814年),李純在帝國國力逐漸上升的時候,開始繼續著手解決藩鎮問題。繼平定三鎮叛亂和強征河朔之後,李純終於迎來了他平定藩鎮割據的最重要一役,也是李純當政時期影響重大而深遠的政治事件,即元和九年(814年)至元和十二年(817年)的征討淮西之戰。在這場規模空前、耗資巨大、困難重重、歷時長達三年的戰爭中,李純的意志和能力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同時也使他平定藩鎮的事業逐漸進入高潮。

淮西叛逆

淮西鎮自李希烈擔任節度使後,一直處於割據獨立的狀態。德宗皇帝李適征討淮西時,淮西鎮將陳仙奇毒殺李希烈,淮西鎮重新歸順朝廷,後來兵馬使吳少誠又殺死陳仙奇為李希烈報仇,當時朝廷已經無力討伐,被迫只得任命吳少誠為淮西節度使。

吳少誠為人陰險狡猾,自從擔任節度使後,不斷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抗拒朝廷命令。貞元十四年(798年),吳少誠派兵侵掠霍山(今安徽霍山),貞元十五年(799年)又占領唐州(今河南泌陽),朝廷因為財政拮據而無力討伐。此後吳少誠氣焰更加囂張,不斷進攻臨潁(今河南臨潁)、陳州(今河南淮陽)、西華(今河南西華)等地。面對吳少誠的囂張行為,德宗李適實在忍無可忍,在朝廷財力拮據的窘境下,於貞元十六年(800年)二月削奪吳少誠的官職,並發兵征討淮西。

可是討伐的結果卻讓李適大跌眼鏡,在溵水(今河南商水)之戰中,吳少誠打敗官軍,官軍幾乎損失殆盡,吳少誠揚言打到長安。於是,李適被迫停止征討淮西,重新恢復其官職。

就是在那一戰後,朝廷再也無法駕馭淮西鎮。吳少誠治下的淮西鎮儼然成為一個獨立王國。

溵水之戰發生的那一年,李純23歲。對於當時朝廷的失敗和祖父被迫赦免吳少誠的情境,年輕的李純全都看在眼裏,一直到他即位後都始終難以忘記淮西鎮帶給李唐皇族的恥辱。因而在平定西川劉辟以後,他即有心征服淮西,只是因為後來征討成德始終無暇顧及。

事實上,當時李純想要征討淮西除了想一雪前恥之外,還在於淮西所具有的戰略地位。淮西鎮地處中原腹地,其勢力如果向東北方向推進,可以扼制汴河上的甬橋(今安徽宿縣),進而切斷朝廷東南漕運這一經濟命脈;如果向北推進,可以控制汴梁,進而威脅東都洛陽;向西發展,可以直取襄州地區,切斷朝廷通過長江進入漢水北上的漕運路線;因此朝廷一日不得淮西,中原便始終存在隱患。

元和四年(809年)十一月,吳少誠病死,對於朝廷來講這是解決淮西問題的絕好機會。可是鑒於當時李純已經展開了對成德鎮的討伐,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李純只得放棄征討淮西,於元和五年(810年)正月,任命吳少誠之弟吳少陽為淮西節度使。

李純本以為吳少陽上位後,會一改其兄的叛逆行為,但讓李純失望的是,吳少陽反而變本加厲,不僅派人越界搶掠壽州(今安徽壽縣)的茶山,截殺往來的商旅,而且擴充軍事實力,修築防塞,並且在職期間一直不肯入朝。李吉甫擔任淮南節度使時,請求將淮南治所揚州(今江蘇揚州)遷至壽州(今安徽壽縣),以便隨時征討淮西,但由於當時征討成德正陷入膠著,所以其建議未被采納。

元和九年(814年)八月,吳少陽病死,其長子吳元濟密不發喪,以父親的名義上表,請求朝廷批準吳元濟襲任淮西節度使。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請求,李純覺得十分蹊蹺,於是派遣太醫前往蔡州,以幫助吳少陽治病為名探視真偽。可是吳元濟堅決拒絕太醫入境,並在轄地的邊境上大肆陳兵,在這種情況下,出使在京的淮西鎮判官楊元卿認為吳元濟蓄意謀反,所以將淮西鎮的軍事布置及討伐方略一並上奏給皇帝李純。

對於楊元卿的上奏,李純立即召集朝臣們開會討論。李吉甫認為淮西鎮不同於河朔三鎮,四周孤立無援,所以應該立即發兵征討,如果失去這次機會,未來很難再找到合適的機會。而以張弘靖為代表的朝臣則認為吳少陽剛剛去世,朝廷應該先派使者前去吊唁,然後探聽虛實,如果吳元濟確實有不軌的行為,朝廷再發兵征討,這樣算是師出有名。

李純聽從了張弘靖的建議,派工部員外郎李君何前往淮西鎮吊唁。但是李君何剛剛到達淮西邊境,吳元濟卻禁止李君何入境,同時派兵屠殺舞陽(今河南舞陽)百姓,焚毀葉縣(今河南葉縣)城池,搶掠魯山(今河南魯山)、襄城(今河南襄城)。一時間關東地區陷入一片恐慌,各地告急文書接連傳到京城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