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藩鎮平服(第3/7頁)

不過,此時的李純並不知道李師道態度有變,依然對平盧鎮歸服抱有信心,所以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李純又派左常侍李遜前往鄆城宣慰。讓李純沒有想到的是,李遜到達鄆城後,李師道一改先前接待張宿的謙卑態度,在李遜面前大擺兵陣示威。但李遜毫不畏懼,走過兵陣進入府衙後,面不改色地要求李師道對歸服朝廷一事有明確的態度,但李師道左右推諉,予以委婉拒絕。

從李師道的回答中,李遜感覺出李師道並無真心歸順朝廷之意,所以他沒在平盧停留多久便返回京城向李純匯報,李遜告訴李純,如果想讓平盧鎮徹底歸服,就必須像征討淮西一樣,大舉征討平盧。

不久後,李師道上表說平盧軍情不穩,暫時不能納質割地,至此李純終於徹底明白,原來李師道一直在忽悠自己,於是對平盧的用兵問題開始提上日程。

不過,對是否征討平盧,李純始終存有一絲顧慮,這種顧慮來源於朝廷的現狀以及平盧強大的軍事實力。

進兵平盧

不可否認,征討淮西的成功使朝廷聲威大振。但淮西鎮和平盧鎮比起來,軍事實力堪稱是小巫見大巫,而且三年的征討淮西之戰,也使得朝廷在財力、物力方面有些捉襟見肘,國庫為之空虛,百姓為之疲敞,如果現在立即發起對平盧的征討,李純擔心可能會引起大臣的反對和百姓的不滿。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平盧東靠大海,北有黃河,朝廷如果征討只能從西面和南面進攻,這比處於平原之上四周無援的淮西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平盧下轄十二州,人口三百余萬,擁兵數十萬,那些造反派們主張打不過再割地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換句話說,朝廷如果想征討平盧,就必須動用比征討淮西更大的力量才能做到。

鑒於上述幾方面原因,李純不能不慎重對待征討平盧的問題。為了能使群臣在是否征討平盧的問題上取得較為一致的意見,元和十三年(818年)六月,李純發布《令百僚議征李師道敕》,敕文一一列出李師道的種種罪行,請百官討論決定是否征討。

李純的意圖很明顯,他堅信大臣們在征討淮西取得勝利的形勢下,以及了解李師道的悖逆後,一定會支持自己對平盧用兵。事實證明,李純的堅信是正確的,百官在閱讀了皇帝的敕文後,意見空前一致,這在十余年征討藩鎮的過程中是極為少見的。於是李純趁熱打鐵,七月三日正式宣布《討李師道詔》,開始對平盧正式用兵。

自四月李師道拒絕納質割地到七月正式頒布征討平盧以來,李純雖然對是否征討存在顧慮,但他一直在軍事上進行著準備。五月十三日,以忠武節度使李光顏任義成節度使。義成治所在滑州(今河南滑縣),地處平盧的蒲州(今河南濮陽)、曹州(今山東菏澤)之西。李光顏是征討淮西的驍將,讓其出任義成節度使,是為了加強對平盧西部的進攻力量。

七月一日,李純又詔令李愬出任武寧節度使,武寧治所在徐州(今江蘇徐州),地處平盧的鄆州(今山東鄆城)、兗州(今山東兗州)之南。平定淮西後,李純本擬調李愬出任隴右節度使,但客觀形勢的變化,使李純決定將征討淮西的第一勇將李愬任命為武寧節度使,進而加強平盧以南的進攻力量。

經過李純的精心部署,在平盧的正西方向滑州,有義成節度使李光顏;在南部有武寧節度使李愬及楚州李聽的軍隊;在西南有韓弘的軍隊駐紮在那裏;在西北方向有魏博節度使田興;在正北方向有橫海節度使鄭權,這等於是從五個方向完成了對李師道的半圓形包圍。

李純宣布《討李師道詔》後,朝廷對平盧的征討開始全面展開,橫海節度使烏重胤首先在齊州福城斬殺平盧軍五百人。十月,李愬在兗州魚台(今山東魚台)擊敗平盧軍三千人。十一月,田興率軍自陽劉(今山東東阿)渡過黃河,在距平盧治所鄆州四十裏處安營。十二月擊敗平盧軍三萬人,不久又在陽谷(今山東陽谷)再次大敗李師道軍隊,此戰給平盧軍隊以重創,使得李師道的軍隊士氣嚴重受挫。

早在數月之前,田興向李純請求,自黎陽(今河南滑縣北)渡黃河入滑州,與義成節度使李光顏軍隊會合共擊平盧。宰相裴度認為,魏博軍隊既然渡河便不可再退,必須立即進軍方可成功。然而兩軍共同出兵,如果協調不好會造成互相推諉,與其使魏博渡河後觀望,不如秣馬厲兵,待霜降後直接從陽劉渡河直逼鄆州,那樣平盧軍必然會軍心動搖。李純經過慎重考慮後,采納了裴度的建議,果然,數月後田興就在東阿、陽谷取得了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