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時局考驗(第4/9頁)

為了平息眾怒,李昂下令外貶柏耆,並將李同捷的眷屬發配湖南。不久,李昂又得到李佑因為愛將被殺而傷心得一病不起的消息,一怒之下又賜柏耆自盡。

橫海之亂最終經過三年苦戰而被平定,其治所滄州經過多年的戰亂,骸骨遍地,郊野荒涼、人口流失十分嚴重,活著的人口不超過十分之二三。八月六日,李昂得到橫海節度使李佑病逝的消息,不僅黯然神傷,同時任命衛尉卿殷侑為橫海節度使。殷侑到任後與士卒同甘共苦,鼓勵他們種田養蠶,流散在外的百姓逐漸回到家鄉。他上任一年後,依靠當地租稅的收入,已經能夠支付一半的軍需,兩年後已經能夠全部支付。而在此之前的李同捷在任期間,橫海鎮三萬軍隊的軍需全部需要朝廷度支供給。

當時王廷湊看到李同捷服罪後,不免驚恐憂懼,他擔心朝廷會繼續增兵合圍自己,於是他向臨近的藩鎮透露出自己願意歸順朝廷的願望。而李昂因為剛剛平定橫海,朝廷需要休養生息,在了解王廷湊有意歸順後,下令停止對成德的征討,赦免王廷湊。至此,包括橫海和成德在內動亂三年的河朔地區,終於勉強安定下來。

可以說,平定河朔地區動亂,是李昂即位以來經歷的第一個考驗,在朝臣和諸多藩鎮們的努力下,他最終算是勉強過關。內亂始平讓李昂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但事實證明,上天再次為李昂帶來考驗,因為僅僅在平定河朔地區的三個月後,李昂便迎來了他即位以來的第二個考驗。

大和三年(829年)十一月二十日,劍南西川節度使杜元穎向李昂呈上了加急奏報:南詔軍隊入侵大唐邊境。

南詔入寇

南詔在今天雲南省,原分為蒙舍、施浪、浪穹、越析、蒙嶲、邆賧六詔,六詔均為烏蠻部落,當地將“王”稱為詔,六詔其實就是六個部落。蒙舍詔處於其他五詔之南,後來吞並五詔,因此獨稱南詔。

唐朝初年,南詔和大唐的關系十分親密,每個國王即位都接受大唐皇帝的冊封。可是到了天寶末年,由於朝廷的腐敗和邊將的貪婪,激起了南詔的反抗,進而引發朝廷對南詔的戰爭。由於南詔實力弱小,所以只得聯合吐蕃共同對抗大唐,最終形成了大唐西南邊疆的嚴重局勢。但吐蕃仰仗自身實力強大,對南詔的征斂十分苛刻,漸漸地引起了南詔人的強烈不滿與反抗,可是與當年對抗大唐一樣,南詔的實力也不足以和吐蕃對抗,所以只得再次尋求和大唐講和,以求得大唐對自己的庇護。

貞元十年(794年),唐德宗李適派禦史中丞袁滋,持節冊加封當時在位的南詔部落首領異牟尋為南詔王。從此,南詔與大唐重新言歸於好,互相派遣使者往來不絕。

南詔王異牟尋病故後,傳位於勸龍晟,可是勸龍晟即位後不久便在一次軍事政變中被部落酋長嵯顛所殺。嵯顛擁立勸龍晟的弟弟勸利為王。勸利非常感激嵯顛,所以賜其蒙姓,號為大容(南詔稱兄為容),等於是認嵯顛做了大哥。勸利去世後又傳位給豐佑,豐佑是個懷有大志的人,經常夢想南詔能夠擁有大唐那樣廣袤的土地,而嵯顛也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所以兩個人密謀準備發動對大唐的進攻。

在經過很多年的籌劃和積蓄力量後,大和三年(829年)十一月,嵯顛帶領數萬人馬閃電突襲唐境的西川地區。

當時劍南西川節度使杜元穎得到南詔入寇的消息後,頓時慌了手腳,杜元穎曾在穆宗李恒在位時做過幾年宰相,本身並沒有什麽才能,卻自認為文采出眾、風度翩翩,不僅不懂軍事,而且經常貪汙受賄。因為他的原因,西川邊境將士的衣服和糧食經常出現短缺,由於無法充分供應,士兵們經常進入南詔地界進行劫掠,這就為南詔入侵大唐找到了口實。

當時,西川各地州縣已經洞悉南詔有可能會大舉入侵,所以多次向杜元穎反映南詔軍隊的動向,希望杜元穎能夠提高警惕,早做準備。可是過慣了太平生活的杜元穎根本不理會各地州縣反映的情況,在他看來,南詔是需要大唐保護的,怎麽可能會入侵呢?

當嵯顛帶領人馬接連攻下巂、戎二州的時候,杜元穎才如夢方醒,急忙組織人馬進行反擊。十一月二十八日,杜元穎和南詔軍隊在邛州以南展開遭遇戰,結果杜元穎因為倉促應戰,被南詔軍隊大敗,邛州被南詔迅速占領,杜元穎只得被迫再一次向朝廷求援。

李昂接到求救的告急文書後,對杜元穎倉促應戰進而導致慘敗,心中十分不爽。於是,下令讓劍南東川節度使郭釗暫時兼管西川事宜,命令劍南東川、興元、荊南三道節度使立即派兵,火速前往西川救援,不久又征調嶽鄂、襄鄧、陳許三道人馬前往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