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威制回鶻

回鶻興衰

李瀍是個強勢派,不僅要將政敵置於死地,而且強力討伐藩鎮,在涉及國家主權問題上,他更是絲毫不讓步。即位伊始,面對回鶻的侵擾,他果斷采取措施,最終利用其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解除了來自帝國北方的威脅。

回鶻就是回紇,唐朝北方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北魏時為鐵勒諸部之一,稱為袁紇,隋朝時稱為韋紇,唐朝初年稱為回紇,德宗貞元四年(788年)以後,改稱回鶻。

在前邊介紹安史之亂的時候,我們曾經說過唐朝向回鶻借兵平叛,但一直沒有機會說說這個在北方經常威脅唐朝的部落的歷史。

回鶻最初一直臣屬於突厥,隋朝時散居於娑陵水(今蒙古色愣格河流域)流域,為了擺脫突厥的壓迫和奴役,不斷起來反抗鬥爭,有可靠史料記載的回鶻人首領是隋末唐初的時健俟斤。貞觀元年(627年),時健俟斤之子菩薩率眾聯合鐵勒諸部之一薛延陀,打敗了東突厥。貞觀四年(630年)唐朝生擒頡利可汗,滅掉東突厥。此時回鶻仍然被薛延陀控制,而菩薩則在獨樂河(今蒙古土拉河)建立起牙帳,配合唐朝軍隊作戰,最終滅掉薛延陀,控制了全部漠北地區。

唐朝在漠北設立羈州府,在回鶻所居地設瀚海都督府,以回鶻第三代酋長吐迷度為都督,歸唐朝燕然都護府管轄,此後回鶻的六代酋長婆閏、比粟毒、獨解支、伏帝匐、承宗、伏帝難依次都接受唐朝授予的都督稱號,進而統治回鶻各部。

開耀二年(682年),東突厥復國,稱為後突厥汗國,回鶻一部向南遷居甘、涼諸地,留居漠北原地的回鶻人則重新被後突厥役屬。天寶二年(742年)後突厥發生內亂,回鶻、葛邏祿、拔悉密諸部聯合滅掉突厥,次年回鶻酋長骨力裴羅被唐朝冊封為懷仁可汗,擁有後突厥汗國之地,建牙帳於烏德犍山(今蒙古杭愛山),建立起東自室韋、西抵金山、南控大漠的大汗國,一直到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汗國解體。

唐朝與回鶻關系的密切發展,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後。面對唐朝內部混亂不堪的局面,回鶻磨延啜可汗主動遣使表示願意出兵協助唐朝平叛,並派其子葉護率軍協助唐軍收復長安、洛陽。肅宗李亨以親女寧國公主嫁可汗為敦(王後),冊封磨延啜為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後來,牟羽可汗即位後,又派軍隊協助唐軍消滅史朝義叛軍。

此後唐朝與回鶻的關系進一步密切,唐朝的經濟文化乃至生活方式對回鶻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此之前回鶻風俗敦厚質樸,君臣之間的尊卑並不十分嚴格,在原始的民主制度下,回鶻部落萬眾一心,保持了相當強的戰鬥力。可是自從回鶻有功於唐朝後,其酋長不僅接受了唐朝冊封的官爵和大量的賞賜,而且也從唐朝引進了各種繁縟的君臣禮節,甚至是奢侈和排場等不良惡習。

從登裏可汗開始,回鶻的君臣之禮開始嚴格起來。登裏可汗不僅修建了自己居住的豪華宮殿,而且要求上層婦女也要注重粉黛文繡之飾。

回鶻使者、商人往來於中原和回鶻之間,絡繹不絕,僅常居住長安者就有將近千人。因為回鶻人自恃對唐朝有功,旅居長安的回鶻人中多有橫行不法之徒,地方官吏也不敢過問。回鶻人在長安置辦產業牟取厚利,但日常所需還要求必須由轄區的官府供給,更有打扮成漢人模樣的回鶻人,誘騙漢人婦女為妻妾,以致唐朝皇帝不得不下令回鶻人在長安必須著本民族服裝,以便加強約束管理。

因為在安史之亂中,唐朝調集河西、隴右諸鎮軍隊參加平叛,吐蕃乘虛東進,侵占唐朝的監牧之地,導致馬匹急缺。因此,在唐朝與回鶻的雙邊貿易中,絹馬、茶馬貿易占了絕大多數。不過回鶻經常強買強賣,動輒以數萬匹馬來市,而其中又多是瘦弱不堪的劣馬。

吐蕃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區,阻斷了唐朝與西域及中亞各國的交通往來,當時唐朝與上述地區想要互通往來貿易,必須假道回鶻,僅此一項回鶻人便獲利匪淺。

建中元年(780年)以後,回鶻開始進入劇烈動蕩時期,內部不斷發生因汗位而引發的流血沖突,對外又和吐蕃、葛羅祿及突厥余部時起幹戈,因此更讓國家急速衰落。

唐代宗李豫去世時,唐朝曾派使臣梁文秀入回鶻報喪,但是登利可汗不僅表現得傲慢無禮,而且在部眾的煽動下想要乘唐朝國喪之際進犯,進而引發了國內矛盾的加劇。以宰相頓莫賀達幹為首的元老派強烈反對登利可汗的行為,雙方因此發生流血沖突,最終頓莫賀達幹殺死登利可汗自立,接受唐朝的冊封為武義成功可汗。

貞元四年(788年),德宗李適為了帝國北部邊境的平穩,應武義成功可汗之請婚,以親女鹹安公主下嫁武義成功可汗為妻,同時批準其改國號為回鶻,冊封武義成功可汗為長壽天親可汗。貞元五年(789年)十二月,長壽天親可汗病逝,德宗李適冊封長壽天親可汗之子多邏斯為忠貞可汗。但是沒過幾個月忠貞可汗便被其弟政變殺死,於是部眾擁立年僅15歲的忠貞可汗之子阿啜為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