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威制回鶻(第2/8頁)

在這段時期內,回鶻因與吐蕃魏爭奪北庭地區而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結果回鶻大敗,將西北部落悉數遷到牙帳以南,進而以避吐蕃兵鋒。

貞元七年(791年),唐朝遣使冊封阿啜為奉誠可汗。貞元十一年(795年),奉誠可汗病逝,因為沒有子嗣,部眾於是擁立宰相骨咄祿為可汗,同年德宗李適冊封其為懷信可汗,也就是從此時開始,回鶻的汗位正式由藥葛羅氏轉入頰跌氏時代。

憲宗李純在位時,回鶻的可汗曾經數次遣使向唐朝請婚,但是歷來強硬的憲宗李純並沒有理睬,一直到唐穆宗李恒即位後的長慶元年(821年),不僅冊封新即位的崇德可汗,而且穆宗李恒以親妹太和公主下嫁崇德可汗為妻。

自崇德可汗之後,回鶻內部矛盾不斷加劇,汗位頻繁更叠。大和六年(832年)昭禮可汗被殺,從子胡特勒即位為可汗,被文宗李昂冊封為彰信可汗。開成四年(839年),回鶻國相安允合特勒革謀反,被彰信可汗殺死,另一個參與謀反的宰相掘羅勿見勢不妙,立即收買沙陀酋長朱邪赤心,借兵反攻彰信可汗。結果彰信可汗因為猝不及防兵敗自殺,部眾擁立廅扱特勒為可汗,也就是在這一年,回鶻國內遭受了建國以來罕見的瘟疫以及嚴重的自然災害侵襲,使得國內民不聊生,其實力更加大為受損。

就在回鶻國內被天災人禍所困擾,國勢日漸衰落之時,在其汗國牙帳西北三千裏的黠戛斯部落日漸興起,讓回鶻想不到的是,這個部落的興起居然會加速自己國家走向崩潰的進程。

黠戛斯的崛起

黠戛斯人相傳是漢朝李陵的後裔,聚居於回鶻牙帳西北三千裏,相當於今天葉尼塞河上遊地區,當時從回鶻牙帳騎駱駝需要走將近40天的時間。據史料記載,這個部落漢朝時稱為隔昆或堅昆;南北朝時稱為護骨、結骨或者紇骨;到了唐朝稱為黠戛斯或者紇扢斯。

唐朝初年,黠戛斯役屬於薛延陀。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黠戛斯酋長失缽屈阿棧入朝,唐朝在黠戛斯設堅昆都督府,以失缽屈阿棧為都督,隸屬燕然都護府。高宗李治在位的乾元年間,黠戛斯被回鶻打敗,成為回鶻的從屬部落之一,從此與唐朝失去聯系。

後來黠戛斯的幾任酋長乘回鶻逐漸衰弱,連年發兵南進,幾度大敗回鶻軍隊。回鶻國相掘羅勿援引沙陀打敗彰信可汗,闔特勒立為可汗時,回鶻大將句錄賀勾結黠戛斯十萬大軍來攻,殺死掘羅勿、闔特勒,蕩平回鶻牙帳。回鶻從此崩潰,其諸部族四散逃亡,另兩位國相扱職與龐特勒帶領其中的15個部落向西逃往葛羅祿,後來與那裏的部落建立哈剌汗國;而有的部族西遷西州和龜茲,稱為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為今天新疆維吾爾族的祖先;有的西遷甘州,稱為甘州回鶻,成為今天裕固族的祖先。

在這些四散逃亡的回鶻部族中,原來牙帳附近的13個部落擁立烏介特勒為可汗,稱為烏介可汗。而越過大漠向唐朝邊塞靠近的有原可汗的兄弟嗢沒斯和國相赤心、特勒那頡掇等率領的部眾。他們在開成五年(840年)九月,到達唐朝的天德城下,請求進入中原依附唐朝。

當黠戛斯蕩平回鶻牙帳時,同時將唐朝的太和公主掠去,然後又派使者達幹將太和公主送還唐朝。烏介可汗得知消息後,派遣軍隊追殺達幹,並搶回太和公主,同時率領13個部落也來到天德城下,遣使入奏向唐朝借兵,準備反擊黠戛斯,恢復回鶻。

當時太和公主也派屬下頡幹伽思上奏皇帝李瀍稱烏介特勒既已成為可汗,希望朝廷盡快遣使冊封。天德軍使溫德彝也不敢怠慢,緊急上奏皇帝李瀍,報告回鶻大軍進逼邊塞,兵馬前後綿延六十余裏,已經引起沿邊軍民的極大恐慌,希望朝廷速派援兵。

李瀍得到奏疏後,下詔讓振武軍節度使劉沔沿雲迦關設軍把守,防止回鶻進一步南侵,以確保河東之地的安全。

會昌元年(841年)八月,新任天德軍使田牟和監軍韋仲平想要反擊回鶻以邀軍功,他們向皇帝李瀍上奏,說與回鶻素有仇怨的吐谷渾、沙陀、黨項等部落全都主動請纓,希望和大唐的軍隊一起攻打回鶻,如果朝廷批準發兵,這次一定能打敗回鶻。

面對來天德軍的建議,李瀍召集朝臣進行討論。討論中很多朝臣認為嗢沒斯等人背叛自己的可汗而請求依附大唐,朝廷不宜接受,應該批準田牟的請示,以發兵攻打回鶻為上策。

就在朝臣們幾乎達成一致意見時,一個人站了出來明確表示反對,這個人就是剛剛重新回到朝廷擔任宰相的李德裕。

李德裕能夠重新復相,得益於李瀍即位後排擠牛黨成員。因為在李瀍即位前,以楊嗣復、李玨為核心的牛黨成員想按照文宗李昂的詔令擁立安王李溶,所以李瀍即位後打擊牛黨的同時,開始重新起用李黨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