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言妙語(第4/22頁)

高貴鄉公何在

高貴鄉公薨,內外喧嘩。司馬文王問侍中陳泰曰:“何以靜之?”泰雲:“唯殺賈充,以謝天下。”文王曰:“可復下此不?”對曰:“但見其上,未見其下。”一個年輕的皇帝,不甘心受權臣擺弄,帶領一幫殘弱衛士做決死反擊,最終血染長路。

司馬懿在晚年奮起一擊,發動“高平陵之變”,剪除了曹爽集團,控制了魏國政權。沒多久,司馬懿就去世了,長子司馬師接著掌權,不久即廢掉了魏帝曹芳,另立曹家子弟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司馬師死,弟司馬昭繼之,為大將軍,專魏國之政,代魏自立的欲望,迅速膨脹起來。

魏帝曹髦,年輕氣盛,不堪被司馬昭遙控和淩辱,召來三位姓王的大臣(這“三王”並非來自魏晉世族太原王氏或瑯邪王氏):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玄學家王弼的父親),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今我意已決,當討伐之。”

少年皇帝要三位大臣幫助他誅殺司馬昭。話一落地,三個人就嚇得跪下了。

王經說:“陛下所想,臣自知之。但大將軍經父兄盤桓,現持權已久,朝廷內外皆為之效命。而宮中力量微薄,如何能對抗?您這樣做,為的是去疾,但結果只能是使病更厲害,禍上身矣!不可輕舉妄動。”

王業張望左右,王沈則一言不發,他已經決定告密了。

從宮裏出來後,王沈帶著王業去將此事報告司馬昭。王經則鄙視他們的行為,對著他們的背影,做了一番痛斥。

宮中的曹髦已經下了決心。

他是曹操曹孟德的後代,他覺得他不能再這樣活下去了。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在烈焰中燃燒。他是大魏皇帝,他有自己的尊嚴。現在,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為了維護曹操的尊嚴,決定去死。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六月二日,一個悶熱的早晨,下著雨,曹髦揮劍升輦。

他在宮中組織起了一支包括侍衛、宦官、童仆等在內的幾百人的部隊,開始了對司馬昭的討伐。這一定是以卵擊石。但同時,也說明這位皇帝實在忍無可忍了。

司馬昭聽到報告後,首先是大驚,隨後笑了。他重賞了王沈。後來,王沈與賈充、荀顗、王渾、裴秀、石苞、荀勖、陳騫、羊祜、鄭沖、何曾並列開國功勛。

司馬昭的首席幕僚賈充心領神會,帶人出大將軍府,直奔皇宮去收拾局面。

賈充時任中護軍一職。中領軍和中護軍是魏晉時非常重要的兩個職位,前者是三品官,後者是四品官。兩者都執掌皇宮外禁軍。其中,中護軍一職,司馬師擔任過;中領軍一職業,司馬昭擔任過。

現在,曹髦還沒沖出洛陽皇宮,就被賈充的人馬攔於南闕宮門下。此時,曹髦也豁出去了,揮劍就沖殺,稱敢抵抗皇帝者,滅九族。賈充帶的軍隊雖然都是精兵,但見皇帝怒了,一個個不敢近前,而步步後退。太子舍人成濟見形勢不妙,慌忙問賈充怎麽辦。

賈充沉思良久,慢慢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司馬大將軍養你等,就是為了今天之事。”

成濟愣了一下,隨即催馬上前,一戈就把曹髦貫穿了。

魏帝曹髦被刺死在輦上,這一年他只有二十歲。權臣的部下在眾目睽睽下把皇帝刺死,這樣的場面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少見的。

賈充雖然叫成濟過去對付曹髦,當曹髦真的在上千雙眼睛下被刺死後,賈充本人也有點傻了。再傀儡,那也是皇帝。所以,賈充也倒吸了口涼氣。

但無論如何,皇帝死了,而且是被鐵戈紮了個透心涼。

《晉書》記載:“天子知事泄,帥左右攻相府,稱有所討,敢有動者族誅。相府兵將止不敢戰,賈充叱諸將曰:‘公畜養汝輩,正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濟抽戈犯蹕,刺之,刃出於背,天子崩於車中。”

《晉紀》:“成濟問賈充曰:‘事急矣。若之何?’充曰:‘公畜養汝等,為今日之事也。夫何疑!’濟曰:‘然。’乃抽戈犯蹕。”

《魏末傳》:“賈充呼帳下督成濟,謂曰:‘司馬家事若敗,汝等豈復有種乎?何不出擊!’倅兄弟二人乃帥帳下人出,顧曰:‘當殺邪?執邪?’充曰:‘殺之。’兵交,帝曰:‘放仗!’大將軍士皆放仗。濟兄弟因前刺帝,帝倒車下。”

成濟狠,是賈充狠,其實是司馬昭狠。

曹髦之死讓人想到曹操。孟德,三國時代多麽偉大的人物!縱橫四方,懼過誰?可他的後代,命運卻如此悲慘。

皇帝被弑,魏國朝野震恐,就連蜀國和吳國都大吃一驚:這司馬昭,真做得出來。

曹髦被弑後,太傅司馬孚第一個跑來撫屍痛哭。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昭的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