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朝遭受著沖擊(第3/11頁)

由於中英兩國相距遙遠,分屬兩種不同的文明,關於禮儀的問題,英國政府早就考慮到了。英國最初的意圖是可以服從中國的禮儀,但前提是不要損害英王喬治三世的尊嚴。對於這一點,坦白地講,在到達中國之前,馬戛爾尼對這個問題的復雜性還沒有切身的體會,等到了中國之後,他才知道大清帝國無論是誰,對皇帝陛下都要行三跪九叩之禮,而且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至此,馬戛爾尼終於明白,這根本就不是一次平等的外交往來。大清帝國認為英國就是一個前來向皇帝陛下進貢的彈丸小國,甚至能讓英國人來,已經是給足了他們面子。

看清了本質的馬戛爾尼一口回絕了大清帝國要堅持的禮儀,經過多次的交涉後,馬戛爾尼的最終底線是,向乾隆皇帝行單腿跪拜禮。

英國人認為單腿跪拜是一個大國國王的特使對往來對象—大國皇帝表示尊重的最高、最合適的禮節;而在大清帝國看來,這是粗俗人表示臣服的方式。雙方因為這個問題再次展開你來我往的爭執,其間馬戛爾尼使團還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冷落,皇帝借口調養身體前往熱河避暑山莊,避而不見。

從諸多細節可以看出,在馬戛爾尼到達中國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陷入了大清帝國瑣碎、無知的表現的困擾之中,這注定給雙方後來的見面帶來了某種心理陰影。所以當雙方突破萬難終於見面時,雖然表面上氛圍還是比較和諧的,但觀念的差異最終導致大清帝國是不可能接受馬戛爾尼提出的那七項要求的。

在分析乾隆皇帝拒絕七項要求的後果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這七項要求的具體內容:

1.要求簽訂正式條約:開放寧波、舟山、天津、廣州之中一地或數地為貿易口岸。

2.允許英國商人比照俄國之例在北京設一倉庫以收貯發賣貨物,在北京設立常駐使館。

3.允許英國在舟山附近一島嶼修建設施,作存貨及商人居住用。

4.允許選擇廣州城附近一處地方做英商居留地,並允許澳門英商自由出入廣東。

5.允許英國商船出入廣州與澳門水道並能減免貨物課稅。

6.允許廣東及其他貿易港公表稅率,不得隨意亂收雜費。

7.允許英國聖公會教士到中國傳教。

當時英國人可以進口或者轉銷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初級產品,甚至有些東西已經是世界有產階級的最愛。但當時中國對西方的工業產品卻相當冷漠,這也是馬戛爾尼帶著大批物資來到中國的原因,他們希望能夠向大清帝國的統治者們展示西方工業革命後的文明成果,想喚起東方文明探索西方文明的興趣,然而結果卻讓他們甚是失望。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這是乾隆皇帝對於七項要求的回應。

……

馬戛爾尼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帶著龐大的使團悻悻而歸。後來他在評價這次出使中國之行時,認為“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舊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一百五十年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

當時大清帝國沒人意識到,乾隆皇帝拒絕英國人的要求,會產生什麽嚴重的後果,從上至下認為只是拒絕了一個蠻夷之國的親近要求。天朝上國曾經拒絕過多個番邦屬國,這一次不過是重復以往的過程而已。

以今日世界體系眼光來看,此次中國人的自大傲慢,讓英國人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到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本質。而中英出現的貿易逆差,則讓英國人在此後的幾十年裏,不斷尋找一切手段和措施,完成逆差的轉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經驗的積累,他們終於找到了改變貿易局面的商品—鴉片!

1820年,道光皇帝即位的時候,鴉片已經充斥於中國社會的每個角落,猶如吸血蟲一般,不斷吸食著中國人的肉體營養和靈魂之精。

鴉片的不斷流入和日益泛濫,是道光皇帝繼位後在內政、外交上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鴉片貿易涉及很多在他之前已經形成的歷史積弊。道光皇帝雖有決心整治鴉片危害,但問題的關鍵是時代並沒有賦予他快刀斬亂麻的機會。但即使是這樣,一心向往當聖明之君的道光皇帝還是拿出足夠的決心與魄力,誓與害人的鴉片鬥爭到底。

3. 鴉片的前世今生

鴉片,又叫阿片、阿芙蓉,俗稱大煙,是從罌粟果實中提煉出來的一種介於藥品與毒品之間的物質,最早出現在古埃及。

史書記載,早在唐朝時,罌粟便由阿拉伯商人帶入中國,最初僅在雲南、甘肅等邊地作為觀賞植物種植。一直到了明朝成化年間,人們才發現劃破罌粟果實,取出裏面的汁液,經過熬煉可以制成一種棕黑色的呈塊狀或粉末狀的東西,病人少量吞食,可以起到鎮痛、止咳、止瀉等作用。在明朝中期之前,鴉片一直作為藥品在中國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