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已不可避免

1. 早有的圖謀

持續三個星期之久的虎門銷煙,讓當時的朝廷上下一片振奮。為了表示對虎門銷煙的贊賞,道光皇帝在林則徐五十五歲生日的時候,親書“福”“壽”二字賜給林則徐,足以說明這位雄心壯志的皇帝對禁煙成果的肯定。

朝廷上下都沉浸在虎門銷煙的喜悅之中,林則徐卻明白,虎門銷煙只是朝廷決心杜絕鴉片危害的第一步。按照林則徐的設想和部署,想要做到根本杜絕鴉片走私,洋煙販們除了必須交出鴉片之外,還要出具甘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如果一旦查出夾帶,立即正法並沒收貨物。

事實上,這一要求早在虎門銷煙之前兩個多月給外商的第一份諭帖中就已經曉示,而且那些被嚴密隔離在商館裏的部分外商不顧義律的反對堅持簽字同意。但這終究只能保證簽字的人可以遵守條令,而無法保證一切外來人永遠不夾帶鴉片。因此這些簽字的外商為了以示公平,要求林則徐將這件事情交給各國的代表處理,換句話說就是大家要一起遵守。

應該說外商們的這個請求是合理的,他們只能保證自己不夾帶鴉片,而不能保證別人不夾帶,這對於朝廷禁煙來說,是有問題的。林則徐原則上接受了這個請求,他認為“居各國之首”的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應該可以代表外商們做出保證。於是在二月中旬,他在給義律的稟帖批示中發出了甘結式樣,要義律代表全體外商簽具。

……自本年交秋以後,貨船來粵,如查有夾帶鴉片者,即將其全船貨物盡行入官,不準貿易,其人亦聽天朝處死,願甘服罪……至現春夏兩季到粵之船,其自本國來時,尚未知查辦嚴禁,如有誤帶鴉片者,隨到隨繳,不敢稍有隱匿,合並聲明,所具切結是實。

在林則徐看來,義律既然能代表眾洋商繳出鴉片,當然也能代表這些人做出保證,於情於理都是符合的。可是對於義律而言,這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同意交出鴉片已經是被迫之舉—而且從後來他為本國帶回的消息以及自己陳述的態度來看,他同意交出鴉片,不排除是個陰謀,那就是將本屬於中國內政的禁煙問題,擴大成中英兩國的爭端問題。

面對林大人的甘結式樣,義律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困境中,就算他同意做出保證,也只能局限在英國的商人範圍內,無權代表其他國家。而事實上他已經代表各國外商同意繳出鴉片,那麽也等於承認具有代表各國外商簽具甘結的權力,這讓義律一下子將繩圈套在了自己的脖頸上。

從上繳鴉片,到簽具甘結問題,一直到虎門銷煙之前,事實證明義律不是林則徐的對手。但他們各自代表本國的利益,背後等於就是國家利益的博弈,這一點義律看得很明白。因此為了挽回繳煙的失敗,他開始向本國國內滲透以武力解決中國問題的想法。

事實上,在英國人的心中早有著以武力解決中國問題的想法,這種想法來源於英國商人對當時有著四億人口的龐大中國市場的覬覦與占有欲。例如,當年曼徹斯特的制造商們就議論說,如果每個中國人的襯衣下擺增長一英寸,我們的工廠就得忙上數十年。早在1830年12月,駐廣州的英國商人在他們遞交給英國下院的請願書中,就提出了對中國采取武力行動。

在這封請願書中,商人們仔細分析了對華貿易的特點,認為它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貿易。他們認為應該把對華貿易置於一個永恒的、體面的基礎上。他們甚至擺出1793年的馬戛爾尼和1816年阿美士德兩次出使中國的失敗,來說明任何自認為高明的外交手段在中國都不會起到什麽作用,根本原因在於這是個愚昧、保守的落後民族。也許嘗試使用外交的姊妹—戰爭,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年英國商人的這封請願書,或許是因為歷史的車輪還沒有行駛到它該加速向前的地步,因此並沒有得到英國政府的重視,然而從這封請願書開始,一直到林則徐虎門銷煙為止,在華的許多英國商人和官員一直都沒有放棄對華使用武力的幻想。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作為蘇格蘭的貴族、海軍軍官和養羊業主,律勞卑自認為血統高貴。道光十四年(1834)六月,本來在澳門任職的他突然抵達廣州,要求與兩廣總督盧坤會見,直接磋商貿易事務。但是在大清官員看來,律勞卑的申請明顯違反清政府的有關規定,因而遭到了盧坤的拒絕。盧坤下令讓他立即返回澳門,可是高傲的律勞卑拒不返回,於是盧坤下令封其船艙。律勞卑惱羞成怒,令兩艘英國軍艦闖進虎門開炮轟擊,並派另一艘軍艦前往印度調兵,準備將事態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