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艱難之開端(第4/16頁)

在此之後,大清帝國的官員們層層上報,等到了鹹豐皇帝那裏,消息已經被削弱成“當地農民聚眾鬧事”的小兒科事件,最後還是因為兵科給事中袁甲三等人上疏彈劾鄭祖琛“欺飾彌縫”“養賊釀亂”等罪狀,又有廣西紳民進京奏陳全省現狀,鹹豐皇帝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這才急召大臣們謀劃平亂之策。

經過和諸多大臣慎重商議,鹹豐皇帝決定調集精兵分路進入廣西對“拜上帝會”進行會剿,同時將廣西那些面對“拜上帝會”束手無策的官員們免職,調任湖南提督向榮為廣西提督,讓雲南提督張必祿自雲南進入廣西協同作戰。不久後又以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署廣西巡撫,入廣西督師會剿事宜。可讓鹹豐皇帝沒想到的是,林則徐接到任命後,在自家鄉前往廣西的途中於廣東潮州普寧縣病逝,隨後張必祿也病逝。欽點的三位入桂將帥病亡了兩人,不得不讓鹹豐皇帝放棄了第一方案,另派兩江總督李星沅為欽差大臣,以周天爵署廣西巡撫,一同進入廣西鎮壓“拜上帝會”。

然而李星沅和周天爵沒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當時李星沅很是輕視洪秀全,厚集兵力全力進攻金田村,在他看來只要攻下“拜上帝會”的老巢,洪秀全這夥草賊就會一哄而散。他在給鹹豐皇帝的奏報中提出:

桂平縣之金田村賊首韋政、洪秀泉(全)等私結尚(上)帝會……實為群盜之尤,必先厚集兵力乃克一鼓作氣,聚而殲之。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李星沅的這封奏報才讓鹹豐皇帝第一次知道了“拜上帝會”的首領是一個叫洪秀全的人。當然這封奏報寫錯了洪秀全和“拜上帝會”的名字,說明李星沅並不真正了解他的對手,因此失敗也就不可避免。

李星沅在廣西與“拜上帝會”交手兩個多月,不僅沒有取得勝績,“拜上帝會”反而利用李星沅指揮不力的機會,進展神速,接連占據很多地方,搞得李星沅、周天爵、向榮等人互相推諉責罵。李星沅不得已只能上奏鹹豐皇帝,希望能夠得到廣西的軍政一把手的位子,進而可以總督全面會剿之事。

對此,鹹豐皇帝嚴厲斥責,認為這是變相要官,不僅駁回了李星沅的請求,而且限期必須剿滅“拜上帝會”。當然,鹹豐皇帝作為最高決策者也明白,眼下不是和李星沅賭氣的時候,因此他征調廣州副都統烏蘭泰奔赴廣西幫辦軍務,而且秘密指示他,針對廣西將帥之間不和的現狀,要密切注意觀察,隨時將這些人的動向上報給自己。

鹹豐皇帝雖然沒有答應李星沅要官的請求,但也明白廣西地區的官員確實應該統一節制起來,一來可以更有效地對“拜上帝會”作戰,二來也可以緩和平息廣西將帥之間的矛盾。基於這種思路,鹹豐元年(1851)三月,鹹豐皇帝特派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為欽差大臣,節制廣西地區全部文武官員,並以順天府尹鄒鳴鶴為廣西巡撫,加周天爵總督銜,會同向榮專辦軍務。

鹹豐皇帝的這種做法等於是將李星沅邊緣化。本就與向榮、周天爵等人不和而身陷孤立境地的李星沅就這樣因為皇帝陛下的決定,終於一病不起,不久後在武宣病亡。鹹豐皇帝而後又以“拜上帝會”北上象州、周天爵圍堵不力為由將其革職,這樣一來當時廣西的軍務就完全交給了賽尚阿。

賽尚阿得到欽差大臣的頭銜後,於四月九日(5月9日)起身前往廣西。這位首輔大臣雖然文采斐然,但對軍事卻一竅不通。自從接到皇帝陛下讓督辦廣西軍務的諭令後,賽尚阿日夜憂愁,時刻擔心自己完不成任務,為此甚至在武英殿大學士卓秉恬為他餞行時痛哭流涕。鹹豐皇帝用這樣的人督辦軍務,其效果可想而知。

賽尚阿在六月四日(7月2日)到達桂林後,采取了與李星沅同樣的戰法,調集三萬多兵力,分兩路圍剿“拜上帝會”。可是經過兩個多月的作戰,“拜上帝會”居然突圍而去。向榮雖然奮力追擊,但在官村遇到埋伏,被“拜上帝會”打得潰不成軍,被迫逃入平南,稱病請假,不敢再與敵軍正面交鋒,於是“拜上帝會”順利地向永安挺進。

鹹豐皇帝無論如何也搞不明白賽尚阿、烏蘭泰、向榮等人,是如何讓一夥兒鄉野村夫耍得團團轉的。問責是不可避免的,賽尚阿坐失剿滅匪患良機,降四級留任;向榮、烏蘭泰革職留任。向榮為此心灰意懶,請假赴桂林治病,無論賽尚阿如何勸說也無濟於事。最終鹹豐皇帝只得將向榮徹底革職,讓他隨軍戴罪立功,調任川北總兵劉長清擔任廣西提督。

就這樣,鹹豐皇帝的第二套作戰方案以失敗告終。

很長時間以來,鹹豐皇帝雖然對“拜上帝會”有了個直觀認識,但對洪秀全在“拜上帝會”中究竟是什麽地位,卻並不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