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悲憤中掙紮

兩年的鴉片戰爭,最終以大清帝國戰敗而告終,這個結局是道光皇帝未能預料,卻也是不得不接受的。

對於自幼就受“祖宗創業艱難”思想灌輸的道光皇帝而言,他不僅沒能做成一個有道明君,甚至都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在他自己看來,這樣的皇帝怎麽能為子孫後代做表率呢?因此以天朝和個人威嚴為重的道光皇帝,時時陷入沮喪之中,鴉片戰爭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裏,朝廷一時間顯得有些消沉。但道光畢竟是一個勤政的皇帝,雖然心態不佳,卻始終沒有忘記當初即位之時要做有道明君的誓言,所以他沒有在沮喪悲痛中得過且過,而是在他做皇帝的最後八年時間裏,為了大清帝國的重新振興,做出了最後的努力。

1. 整頓防務

鴉片戰爭失敗的事實,讓道光皇帝對帝國的軍事力量有了一個較為實際的了解。為了避免日後再次出現鴉片戰爭之類的失敗,道光皇帝在戰爭結束後不久,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整頓各地防務,加強各地防衛的力量。

兩年多的戰爭,讓道光皇帝徹底感受到大清帝國軍備廢弛的嚴重程度,這是導致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道光皇帝認為導致軍備廢弛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拘守舊制”,多少年來一切都遵照祖宗成文,從不曾改變,現在看起來,英國人很好地為自己上了一課,因此整頓防務首先要從革除舊制弊端入手。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1842年10月26日),道光皇帝向沿海各將軍、副都統、督撫、提鎮的詔諭中指出:

各海口仍應加以防範。從前所設水師戰船,幾同具文,且今昔情形不同,必須因地制宜,量為變通。所有戰船大小廣狹,及船上所列槍炮器械,應增應減,無庸泥守舊制,不拘何項名色,總以制造精良,臨時適用為貴。即如各口岸新安大炮及屯守兵丁……無論陸路水師,其兵丁應如何遴選?技藝勤加訓練,方臻成熟。船上與岸上施放槍炮,各有機宜,應如何分辨講究?沿海大小島嶼,可否另有布置?倘視為一概相同,臨時安能得力?至江海要隘如何布置,方可扼要固守?種種善後事宜,著各就地勢,悉心講求,妥議章程具奏。

這是鴉片戰爭結束後,道光皇帝整頓軍備防務的第一道指示。他要求各地大員就陸路、水師、船炮,乃至戰術等,都要從實戰角度出發進行整頓,其中特別強調不要拘泥於舊制,不要華而不實。

至於整頓防務的重點和具體步驟,道光皇帝結合戰爭中清軍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例如船小質量差、火炮老舊等弊端,提出了“總以造船制炮為要”的觀點。其具體要求是:停造那些例行制造的船只,改造用以實戰的戰艦,戰船無論大小,首先一點必須堅固,特別提出造船用料必須木質堅硬,船身要輕捷、使用方便。

按照大清帝國的舊制,每年用以修造戰船的花費並不少,然而實際效果卻並不理想,很多只是流於形式。為了改變這種弊端,道光皇帝親自將奕山提供的仿照美利堅兵船制造的船只圖樣,參照英國中等兵船樣式的船只圖樣及有關制造說明,分別寄給了江南、福建、浙江海防察看仿制,並讓捐獻“堅實得力”船只的在籍郎中潘仕成負責制造新式戰船。為了保證造船工作順利完成,他還提出不讓官吏插手參與,以防從中克扣銀兩,造船所需工價,由官府發放,造船不限制時間,以制造精良為要務。

對於火炮的制造,道光皇帝提出了“炮械不拘名色,務在精良”的要求,他特別強調制造火炮,不論銅鐵炮,所用原料一定要精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制造一炮便能用得一炮。針對清軍大炮在鴉片戰爭中使用不靈活的情況,道光皇帝提出新造大炮要注意炮車的制作精良,炮架的支放,以及輪轉裝藥等問題,進而提高火炮的威力。同時還要注意擡炮的制造質量,其中小擡炮要體輕堅固,以求使用輕便得力。

在整頓海防的問題上,道光皇帝還強調了要加強水師將領的選拔和士兵的訓練,以提高清軍水師的素質和作戰能力。為了彌補水師將領的不足問題,他批準在陸路武官中薦保一批中下級官員,出洋訓練一年後,充實水師隊伍。對原水師武官中一批不勝任的人員予以調換,有才能的人給予提拔。

對於海口防務問題,道光皇帝要求各海口均要同時進行整頓,重點則在廣東、吳淞地區。他特別指出辦理戰爭善後事宜,廣東地方水師的表現尤為重要。因此,廣東水師將領、官員是否得力,船只配備、槍炮增添制造、日常巡哨以及臨敵如何作戰等事宜,他讓廣東巡撫祁貢認真調查後上報。

至於吳淞口的駐防清軍,道光皇帝對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著實不滿意,當然,他也清楚根本原因在於日常的軍備廢弛。因此在戰爭剛剛結束,道光皇帝便責成有關人員進行整頓,尤其對定海的防務十分關注。英軍第二次占領定海時,深入舟山各個島嶼,對那裏的地形等各方面情況十分了解,因此道光皇帝對定海防務的要求是六個大字:事事皆勝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