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襄公立國

秦朝作為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肇始,在史冊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筆墨。秦始皇正是這個統一帝國的締造者,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他先後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東方六國。然而,在秦始皇之前,他的家族為這個目標奮鬥了將近六百年。秦始皇的豐功偉’業自然要濃筆重抹,他的先輩們的不懈奮鬥亦不能小覷。

秦始皇的祖上並非顯赫家世,但因一技之長得到了周孝王的任用,業務精湛,深得周王賞識,被封為卿大夫,遂有食邑,從此踏出了從政的第一步。但是,多年以後,秦始皇的祖上並沒有繼續實現太大的作為。隨著周室的衰微,尤其是到了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周幽王時代,秦始皇家族抓住了歷史機遇逐漸興起,被封為諸侯,在形式上獲得了與東方諸國平起平坐的地位。雖然當時秦始皇家族並沒有太多的土地,但是卻獲礙了周王“尊王攘夷”、攻伐西戎大片土地的正義號令。面對強天、善戰的西戎,到秦穆公時,秦始皇家族才最終稱霸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裏,而這完全得力於一個人的援助。那麽,一秦始皇的祖上是幹什麽的呢?他們抓住了怎樣的歷史機遇?是誰有這麽大的能耐,幫助秦穆公稱霸西戎?

復續贏氏祀 非子獲食邑

據歷史記載,在秦始皇繼位之前,秦國的先君有三十五位,秦始皇是第三十六位。從有確切時間記載的秦莊公開始到秦始皇嬴政繼位的時間將近六百年,而這六百年恰恰是中國的西周、東周時期。

在中國歷史上,從公元前11世紀的周武王滅商,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這段時期被稱為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這段時期被稱為東周。

東周又分為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一般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開始,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為止;周元王元年(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止是戰國時代。

周武王滅商之後,大封諸侯,但是,在周初分封的諸侯中,不見秦人的蹤跡。由此可知,西周初年的秦沒有諸侯的名分,只不過是一個小族群。

到西周第八位天子周孝王時期,秦人的地位有了轉機。當時,秦人的首領是非子。非子很喜歡馬和其他牲畜,且善於養殖,他養的馬繁殖快,馬匹長得膘肥體壯。當地人把這一情況報告到周王那裏,周孝王召見了非子。於是,善搞養殖業的非子被派到汧(qiān,千)水與渭水之間主管馬匹,其業務精湛,頗受賞識,因此被封於秦(今甘肅隴西),並讓秦人“復續贏氏祀,號曰秦贏”,這是秦人得到采(cài,菜)邑的開始。

采邑是古代天子、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世祿的封地,也稱食邑。而卿大夫因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也用食邑代指卿大夫。這樣,非子成為秦贏的合法繼承人。

采邑只是卿大夫的封地,還遠遠比不上諸侯的封地。因此,得到采邑的秦贏只是一個卿大夫。

那麽,卿大夫與諸侯是什麽關系呢?

自周初開始,周天子把天下劃分為若幹領地(領主管理的土地),分給他的親屬、功臣,讓他們成為諸侯。諸侯要服從周天子的王命,定期朝貢述職;但是,在諸侯的領地中,他們又是世代相襲的最高統治者。諸侯在其國中又分封領地給卿大夫,卿大夫只有領地,沒有政權。卿大夫的領地就是他們的采邑。

所以,卿大夫比諸侯的地位低,而且,卿大夫沒有國,即沒有政權。

由此可知,秦人最初比東方的諸侯如晉、齊、燕的地位要低得多。

盡管秦人地位比東方的諸侯地位要低,但憑借一技之長,總算是在以周天子為塔尖的金字塔政體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這意味著秦人踏出了從政的第一步,這一步至關重要。

周幽王烽火娛褒姒 秦襄公勤王封諸侯

秦人獲得封邑,是秦始皇家族走向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但是自此之後,秦始皇家族一直沒有太大的作為,直到西周王朝走向窮途末路之時,秦始皇家族才抓住了一個歷史機遇,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石。那麽這個歷史機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秦始皇家族又是如何把握這個歷史機遇的呢?

這兩個問蔔題和西周王朝的衰敗密切相關。西周王朝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封建國,到周幽王時期亡國。秦國由卿大夫被提拔為諸侯,恰恰伴隨的是這場變化——周天子的地位在逐步下降,西周的王制在走向衰落。這一過程很漫長,在其間,有三位周王應當負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一位就是周厲王。

周厲王的失誤有兩點:一是與民爭利,二是壓制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