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襄公立國(第2/5頁)

周厲王在位時期,不準“國人”(西周、春秋時期住在國都人的通稱。他們有戶口可以住在國都,具有公民權,可以從軍,充當基層官吏,參加祭祀;和“國人”對立的是“野人”。因此,“國人”是一股重要政治力量)利用山林和水面,把這些生產資料收歸國有。結果嚴重損害了“國人”的利益,引發了“國人”的強烈不滿。

面對“國人”的憤懣,周厲王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派了大量特工,監視“國人”,誰敢在背後議論,殺之無赦(以告,則殺之)。這導致“國人”見面不敢打招呼,在路上碰見了熟人也只能交換眼色(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可見“白色恐怖”的嚴酷。

周厲王控制言論,短期之內產生兩種結果:

一是“其謗鮮矣”,二是“諸侯不朝”。周厲王本人還沾沾自喜地對他的大臣召公說:我能禁止他人說我的壞話了!(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他手下的大臣(召穆公)對厲王進諫說:堵住百姓的嘴不讓他說話,比堵住河水不讓它流淌的危害還要大。堵住河水不讓它流,最終會導致決堤,會傷害很多人,堵住百姓的嘴不讓他們說話,何嘗不是這樣呢(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有朝一日也會決堤的,恐怕那時悔改也來不及了。但是,周厲王還欣欣然地沉浸在短期政治高壓的效果中,對召穆公的諫言充耳不聞(王不聽)。

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內是沒有人敢講話了。不過,三年以後,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忍無可忍的“國人”,“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周厲王從鎬京(今陜西西安)出逃,流竄到了彘(今山西霍縣)。

周厲王從鎬京出逃時,他的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裏,“國人聞之,乃圍之”。最後,召穆公沒有辦法,“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

周厲王逃亡之後,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主持政事,史稱“共和行政”。這一年(共和元年,前841)成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又過了十四年(前828),周厲王死於流放地,太子靜被擁立為周宣王,召穆公、周定公交還政權(一說朝政由共(gōng,躬)伯和執掌。共伯和是西周時期的共國(今河南輝縣)君,周厲王出逃後,他受諸侯擁戴,代行王政。

周天子被“國人”趕出京城,客死於流亡之地。天子的顏面掃地,權威盡失,這是西周王朝衰落的開始。

第二位導致西周衰亡的周天子是誰呢?

周宣王。

周宣王登基後,采納大臣召穆公等人的意見,整頓朝政,曾經出現一度中興的局面。但是,宣王晚年,連續用兵失利,先是敗於姜氏之戎(三十九年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後來,又在南征中損失了“南國之師”,軍力受到重創,再次陷人危機。

西周初年,周王室擁有“西六師”、“成周八師”、“殷八師”等大量軍隊,周天子的軍力遠遠強於諸侯,這是周天子號令天卞諸侯的軍事保證。但是,到宣王時期,周天子的兵力損失極大,已經嚴重不足。大臣勸諫周宣王舉行天子籍田助耕的禮儀,這雖然只是一種形式,卻需要各國諸侯齊至,正是強化權威的有利時機。然而,周宣王不聽勸諫(王弗聽)。曾經有所作為的宣王沒能擔當起重振周室的大任,反而因不聽勸諫而使兵力大大削弱,失去了號令諸侯的軍事保證。

第三位導致西周滅亡的周天子是誰呢?

周幽王。

周幽王是怎樣摧毀了西周的呢?

曾經號令天下諸侯的西周被滅於犬戎之手。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增侯、犬戎,對西周都城鎬京發動突然襲擊。周幽王見勢不妙,立即點燃烽火,希望諸侯能夠率兵保衛京城。但是,看到鎬京的烽火,卻鮮有諸侯率兵勤生(幽王舉烽火征兵,兵莫至)。結果,西周都城被犬戎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被殺,鎬京的財寶與美女褒姒(sì,似)都被掠走(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西周王朝宣告滅亡。

周天子自立國之初就擁有號令諸侯的權力、如果諸侯不聽從周天子的號令,周天子就可以對之進行征伐。因此,孔子說:“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為什麽周幽王點燃烽火竟無人勤王呢?

這件事其實是和一位女人有關,她就是美女褒姒。

周幽王本來就是一位昏庸之王,他寵信了一位貪財圖利而又善於逢迎、能說會道的大臣主持朝政,導致民怨鼎沸一。後來,褒國進獻了一位美女褒姒,周幽王非常寵愛褒姒,對她的話是言聽計從。周幽王廢掉王後申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姐做王後,並且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太子宜臼被廢,只好和其母親逃回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