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塵埃落定(第3/5頁)

哈特曼介紹說,新版《我的奮鬥》長達2000頁,上下兩冊,幾乎每頁都帶有學術分析和評論。這樣將使這部讓眾人既恨又怕,對具體內容所知甚少的希特勒著作完全失去其神話色彩。出版這樣一本體現出當代學術研究成果的《我的奮鬥》,也是為了搶占先機,趕在那些有可能推出“裸版”《我的奮鬥》的出版商前面。以色列歷史學家、亞德瓦謝姆大屠殺紀念博物館館長丹·米施曼支持慕尼黑當代史研究所的這項再版計劃,聲稱新版《我的奮鬥》看上去將如同猶太法典《塔木德》一樣。然而上述出版計劃不久便遇到了困難,引發國際爭論。首先,大屠殺幸存者團體表示反對。有些人擔心這本書有可能被用來鼓動極右翼政治觀點,煽動仇恨。但是當代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沒有就此止步,反而繼續開展工作。他們計劃於2016年1月推出新版《我的奮鬥》,封面上沒有希特勒頭像,而是呈現出有些沉悶的學術研究格調;護封上帶有一條很大的紅色斜線,同20世紀30年代的版本一樣。《我的奮鬥》將煥發出新的生機,完全不同於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出版的版本。經過解構、分析之後,希特勒的這部漫無邊際、多處重復,有時還不易理解的論著便可按其本來面目去閱讀。這是一部由心神不寧的未來獨裁者所寫的政治論著。用新版《我的奮鬥》出版研究項目負責人哈特曼的話來說,11它是一部“宣傳作品”。學者岑普芬尼格認為,《我的奮鬥》也是希特勒未來行動的“路線圖”,內容統一連貫,能夠預言未來走向。121959年德國總統豪斯建議,最終可以把《我的奮鬥》用作德國中小學和大學的歷史教學參考書。

希特勒在舉行暴動期間、接受審判期間和入獄服刑期間,網羅了一批心懷叵測的邪惡之徒,幾經磨合考驗,使他們後來在第三帝國時期發揮了各自的作用。在暴動過程身負重傷的赫爾曼·戈林,後來成為希特勒血腥政權的二號人物,最終在紐倫堡審判中被判死刑。他吞服下藏匿的氰化物藥丸,躲避了絞刑懲罰。海恩裏希·希姆萊,這位戴眼鏡的農學家在暴動那天夜晚曾為恩斯特·羅姆上尉扛旗,後來成為希特勒殺人機器中最為兇狠的納粹黨衛軍頭目。他在被捕後立即吞服了一顆毒丸,甚至逃過了紐倫堡法庭審判。羅姆死得較早,在1934年“長刀之夜”被希特勒下令處死。

希特勒最忠誠、最能阿諛奉承的助手魯道夫·赫斯後來當上了納粹黨副元首,成為內閣成員。但是這位在蘭茨貝格監獄為希特勒詳細記述言行的人卻於1941年背叛自己的主人,駕駛一架小型飛機前往蘇格蘭要與英國人講和。英國人認為他不可靠,立即將他關押起來。後來在紐倫堡審判中,他被判終身監禁。赫斯在柏林的施潘道監獄度過了41個春秋。1987年,他在監獄裏自殺身亡。

參加過啤酒館暴動後來官居高位,最終又喪命在紐倫堡絞刑架上的人物還包括阿爾弗雷德·羅森堡。他是納粹黨內來自波羅的海地區的思想家,後來擔任納粹東方占領區(包括烏克蘭)事務部長。威廉·弗裏克曾經是慕尼黑市警官,後來擔任希特勒的內務部長,起草過大部分針對猶太人的第三帝國法律。漢斯·弗蘭克擔任過希特勒的法律顧問,後來成為被占領的波蘭總督,以其充沛精力和殘酷手段繼續為元首效力。弗蘭克在裏面要豎起絞刑架的那座體育館附近一個牢房裏等待行刑期間,寫出了一部長達1000頁的回憶錄,內容包括經常同希特勒談話和外出期間產生的個人見解。弗蘭克所寫的回憶錄被稱為《在絞刑架的陰影下》,可謂恰如其分。

奧托·盧克爾原是關押希特勒的蘭茨貝格監獄的看守,最終在絞刑架上喪命。他從監獄調到希特勒的黨衛軍,後來又在戰爭期間被派往奧地利,在那裏監督處決至少1000名馬裏博爾集中營的斯洛文尼亞囚犯。1949年他在盧布爾雅那受審,後被處以絞刑。

身材瘦長的徳裔美國人恩斯特·漢夫施丹格爾早在1923年就是希特勒身邊的心腹成員,後來既避開了元首的震怒,又逃脫了紐倫堡審判。漢夫施丹格爾打算兩面討好,趕著希特勒的強勢潮流登上高位,當上了希特勒的國際新聞發言人,同時又在1933年以後千方百計減弱納粹統治的極端暴行。但是在1937年,他意識到自己已成為以戈林為首的一些貶毀者的攻擊目標。他必須遠走高飛。他寫道,由於被迫空降到西班牙內戰的虎口險地差一點喪命,後來又前往瑞士,最終抵達英國。他被當作外敵拘押起來,後來押送到加拿大,最終抵達美國。他在美國被關押在弗吉尼亞一個破敗的種植園裏,成為美國總統羅斯福手下工作人員的一名秘密顧問。戰後,漢夫施丹格爾居住在慕尼黑附近,撰寫回憶錄。不難想象,他撰寫的回憶錄肯定會為自己評功擺好。不過也的確有助於了解最終同1923年暴動相關的希特勒在慕尼黑的生活。漢夫施丹格爾於1975年去世,終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