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再戰河南:“克隆”山東戰事(第6/7頁)

就像一個人掉進了井口,兩只耳朵是掛不住笨重身體的,一些零星未歸附的荒山野寨成不了蒙古人的救命稻草,剿匪大軍一經出動,這些“土圍子”迅即崩塌,群匪紛紛作鳥獸散。

參政傅友德分兵一部攻取福昌山寨,大元右丞潘瑪勒主動歸降;副將軍常遇春兵下汝州,收服郟縣;都督同知馮勝則追蹤塔兒灣脫目帖木兒敗兵,一直攆屁股跟到了陜州,誰知勇將脫目帖木兒被常遇春一戰打破了膽,再也不敢與明軍對抗,來了個棄城遠遁,陜州也是不戰而下。

現在,河南全境僅僅剩下了一個裕州。

24

裕州的元軍守將為平章郭雲,這郭雲偏偏不信邪,孤軍獨守裕州,堅決不降!

郭雲在元軍中素來以勇而有謀知名,開始大明軍也沒拿一個郭雲當回事兒,兵臨裕州城下之後,也是照例送去了“敦促郭雲投降書”,誰知這郭雲漢奸當得著實鐵杆,反而以加固城防的實際行動對徐達做了回復。

徐達催軍攻城,竟然數次未下,裕州一時成了河南的“最牛釘子戶”!

但是,俗話說得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座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孤城畢竟是無法長期堅守的,在明軍的圍困之下,裕州撐不住了,郭雲只得率部突圍北走,被早就等候在要道的明軍逮個正著,郭雲苦戰力竭被生擒。

論說對這種頑固派應該采取極端措施,殺一儆百麽!

誰料郭雲獨守孤城的事跡已經引起了朱元璋的關注,竟然特地傳來恩旨:其忠義理應嘉獎,著徐達立即釋放郭雲,留去自便,若願意留在大明陣營之內,將給予重用。

這等俘虜政策,部下雖內心略有不忿,誰又能不嘆服?尤其對元廷中的漢將,簡直是一個絕大的心靈刺激:大明皇帝如此看重忠義,那麽在民族的大忠大義方面,就不用再有別的選擇了吧!

所以,郭雲也就理所應當做出了正確選擇——歸降。

不但如此,朱元璋還特地下詔:免除山東夏稅、秋糧!

由於山東、河南中原一帶兵難之後,百姓流離失業者甚多,朱元璋又特遣使者前來賑濟撫恤,這與元廷蒙古人對百姓的壓榨盤剝更是形成了鮮明對比,別說漢民百姓,就是下層的蒙古貧民,能不翹首盼望王師北進麽?

北伐戰勢已經大體明朗:該對元廷給予最後一擊了!

兵發大都之前,朱元璋也在應天坐不住了,幹脆擺駕河南,親臨汴梁,向諸將面授機宜。

說白了,這時的朱元璋還是對北伐戰事不能完全放心,大戰越是到了最後關頭,朱元璋越是慎重,固然,有怕將士傷亡太大的一方面,但主要還是擔心戰局逆轉,畢竟曾經聞名天下的蒙古鐵騎不是泥捏紙糊的,北伐軍戰線拉的越長,其中的不利因素對明軍就會越多。

來到了汴梁的朱元璋分別召見了常遇春、馮宗異(馮勝)等前線將領,詳細詢問了部隊現狀,元軍的抵抗能力等軍務,在徐達覲見後朱元璋又單獨召見了這位北伐軍主帥。

皇帝與元帥之間密談,當然是為了決定戰略進軍方向。

徐達自信地向朱元璋表示:“眼下天下局面已經清晰:我北伐大軍平齊魯,下河洛,而王保保卻逡巡太原,持兵觀望不進,其人對元廷態度看來正在猶豫之間;現在潼關已經為我軍占據,張良弼、李思齊等已經畏戰西竄,元大都所有的外援已經斷絕,我應乘勢直擊大都孤城,大軍到處,必克無疑!”

朱元璋眼看地圖,口氣還是不無擔憂:“卿所言固然有其道理,但北方不比南方,其地形平曠,對騎兵作戰極為有利,我軍不可不防!尤其是我軍的輜重供應線,一旦被切斷,大軍將陷於無根無糧的險境,你應該選一部將提兵做先鋒,將軍自己督水陸之師繼其後,首先應保證山東的軍糧能夠源源不絕運到前線,然後主力由陜西向河北東進,到了山東臨清再轉兵北指,之後才能放心直搗元都。估計那時蒙古人的外援來不及解救,元廷自然驚潰,大都當可不戰而下。”

看來大勝之余的朱元璋頭腦分外清醒,采取的還是“扳倒樹摸老鴰”的穩妥戰法,戰略布局還是“催熟”戰略:即繼續造勢,等待元廷瓜熟蒂落!

朱元璋離開汴梁回京之前,召集諸將再次強調:“我們渡江北伐,目的在於誓除禍亂,以安天下。士卒們割舍父母妻子,戰鬥於矢石之間,百死一生,久未休息,朕每想到此處,心裏便不是滋味,但沒有辦法呀!中原人民久經戰亂所苦,死亡流離,遍於道路,上天就是讓朕來拯救黎民的!所以朕才命你們帥師北征拯民於水火。……大家記住:你們將帥克城之日,不準擄掠,不準焚蕩,不準妄殺百姓!要使市貿能照常進行,人民各安其生計。再有:凡元朝之宗戚,皆善待莫戮,這樣才會上應天心,下慰民望。有對此執行不力者,必罰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