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戰敗思良將:順帝終於想起了王保保(第3/5頁)

不過,此重大歷史事件實際上並沒有被中原文人們關注歌頌多少,相反倒是倉皇北竄的元順帝於淒涼的旅途中寫下了一首“歌聲既哀繼之以泣”的長篇史詩,權且抄錄譯文如下:

諸色珍寶修成的我那寶貴宏偉的大都城喲,

愜意消夏而居的我那上都、開平、庫兒都城喲,

古時諸聖的夏營地我那上都的失喇·塔喇喲,

在那萬物枯黃的戊申年,

我誤失了大國喲!

九色珍寶裝修成的我那宏偉的大都喲,

可執縛九十九匹白馬的我那上都開平喲,

廣受眾惠的我那政教二道的福樂喲,

稱為天下之主我那可惜的美名喲,

起早登高舉目遠望,煙霞繚繞,

前後眺望觀賞,景色悅目,

不分冬夏,居住無憂快活,

是我自在薛禪皇帝建立的寶城大都!

先祖享樂的我那寬廣宏偉的大都喲,

有緣相聚的我那眾王侯、宰相和屬民萬眾喲,

不聽亦刺忽丞相明諫之言,是我的遺恨,

聽信反叛而去的朱哥官人,是我的昏昧!

誤殺具有智慧的脫脫太師,

逐回大德上師,是我的罪過。

可惜我萬眾之主的皇帝的名聲!

可惜我那盡情享受的快樂!

具有神力的薛禪皇帝多方營建的,

福祿匯集的我那大都城喲!

被漢人朱哥官人收占去了!

惡名落到我妥歡·貼睦爾身上了!

解釋一下:詩歌中的“失喇·塔喇”即“金蓮川”,其地築有上都城;詩歌中的“朱哥官人”無疑就是朱元璋,而據《蒙古源流》記載,“朱哥”也曾做過元順帝的屬下官員,亦刺忽丞相曾經勸元順帝殺掉這位漢人“朱哥”,元順帝不從;而元廷的脫脫太師更是屢次提醒元順帝提防“朱哥”,其後反而被元順帝所殺;“大德上師”即是指阿難達·麻底喇嘛,因與元順帝意見不合而被逐回吐蕃(今西藏)。

元順帝詩歌中一派悲哀情緒,悔恨之意遍布字裏行間,把它看做元順帝的“罪己詔”亦無不可。

哀嘆“悔已遲”的順帝終於決定“改過自新”,這時身在上都“政治避難”的元順帝才算想起了元廷的台柱子王保保。

當年十月,順帝下詔:恢復王保保本兼各職,另外加封為齊王,希率部從速北上,取道雁門關以及居庸關進軍大都,光復京師。

就王保保與徐達兩人來說,這下雙方的目的才算一致:都奉命開始瞄準對方,兩人之間的沙場較量已經不可避免。

匪夷所思的是:此刻的戰局猶如兩人推磨,王保保盡出主力北上,繞道進攻北京;徐達則揮師西進,準備一舉拿下太原。

至於元順帝為何命王保保繞北一個大圈?那是元順帝祭出的雙保險措施:即便收復大都不成,有王保保的大軍在大都北方形成一道屏障,上都的安危自然不成問題。

王保保就那麽聽話?——實際上,他還就是立即遵令行事。

這就是王保保自己的考慮了:直接進軍大都,沿途必然遭遇層層阻擊,即便能惡戰抵達京都,後路誰給保障?大軍輜重供應一旦被明軍切斷,這仗也就不用打了;而遵旨繞道北行,卻可以北靠蒙古大草原,沿途沒有騷擾不說,戰局一旦不如人意,自己的大軍也有退路;最最重要的:說不定此舉能歪打正著,打正在得意忘形的徐達一個出其不意!

王保保還有一個深藏在心底的軍事機密!這次出兵大都就是虛招:在王保保看來,眼下的大都不過是一個大大誘餌,當真進軍大都城下,哪裏能有勝算?南人據守堅城,人多勢眾,士氣更不必說,人家又是得勝之師,自己的這點血本雖然也有十余萬鐵騎,但也只能稱為“亡命之徒”,與明軍拼命?傻瓜才會幹!

元大都是明軍為自己布下的誘餌,自己也有個大誘餌呀!那就是太原,王保保斷定:此刻的徐達也在掛念著太原,只要得知自己主力北出,肯定會趁虛兵出山西,那時元軍將反客為主,於太原堅城之下拖住明軍主力,自己適時率部橫插明軍背後,這之後的戰局麽——還用多想嗎?

說不定能一舉三得:保住太原;重創明軍;若能緊急請旨調來北撤的元軍直下大都,難說不能當真收復大元京師!

而此刻的明軍主帥徐達,恰恰與王保保來了個“英雄所見略同”,兩人想到一塊去了!

明軍主力進兵山西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是,最令徐達憂心的就是太原王保保的蒙古主力鐵騎,與有著後踞支撐的蒙古鐵騎作戰,怎麽也是件不劃算的買賣,王保保不是一般的蒙古將領,會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與明軍糾纏到底!

但明軍在時間上拖不起,大多地方都是新收撫的,一旦戰局不見起色,極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