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常遇春主軍的北伐之路(第5/9頁)

一、絕不能被進犯敵軍圍困於城內,全寧城不過是大軍供給的牢固支點,當然,作為主帥安全的後方指揮所亦可;

二、雖然勝負的關鍵在於能否有效阻擊敵軍步騎主力渡河攻城,但由於地勢原因,沒有必要強行阻擊敵軍渡河,在適應騎兵隱蔽以及突擊作戰的地帶,讓給對手一塊狹窄的地區,等敵軍立足未穩給予突然打擊,敵軍就會連逃路都沒有!

自然,若能把握戰機擊敵於半渡那就再好不過,只是這種戰機極難尋覓,誰能準確判斷敵軍渡河地點與時間?

所以,也速迅速決定了全寧保衛戰的最佳部署:將主力鐵騎隱藏於塗河與落馬河的交匯處西北十裏左右地帶潛伏待機,不管敵軍從哪個方向渡河來犯,大軍都會以狼群撲擊群羊的姿態出現在敵軍面前!

那時,渡過河的敵軍將處於進退無路之待宰狀態,沒有渡河的敵軍只能望激流而興嘆!至於常遇春可能猶豫徘徊於對岸某地?那正是也速希望看到的局面:自己背後有全寧城支撐堅持,常遇春指望什麽?他那些數量不明的龐大部隊能攜帶多少輜重?

對峙的結果唯有一條,那就是常遇春軍糧耗盡灰溜溜走人,到時候還能讓你走得利索嗎?一路追殺,繳獲無數,甚至……也速丞相好似看到了那十有八九會出現的一刻!

最令人可氣而又遺憾的是遼陽方面,那手握重兵作壁上觀的納哈出!若這時率二十萬大軍出現在常遇春背後,還用得著本相爺費這種心思麽?

不光是勞心,還要勞力,甚至賭命!這次也速豁上了,遵照帥不離軍的原則,也速破天荒沒有將自己的中軍大帳設在全寧城內,決心與將士共命運!當然,也速其實還在盤算著棋局的下一步……那就是也速幾天來一直在地圖上死盯的一個圓點:大興州。

為大將者,當預見到戰局任何可能出現的變化,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倘若明軍強悍……強悍到無法聚殲的地步,那時自己應該如何處置?

當然不能退守全寧城,如此將會被堵在老窩,到那時豈不是處在了什麽……南蠻的哪個成語來著?對,坐井觀天!或者是甕中捉……算了,不想了,反正到時不管勝負都要轉兵於大興州,困守於全寧總不是辦法,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常遇春兵進上都把皇帝給捉去吧?

也速丞相有一個絕大優點,做任何事情從不婆婆媽媽,計定則速行,當機則立斷,於是,大軍被迅速布置到位,也速本人紮營於曠野之荒,設大帳於沙丘之間,當然,會有無數探騎將明軍動向源源不斷送到大帳之中。

“報……常遇春離此不足百裏!”

“報……明軍已經在落馬河對岸紮營!”

“報……敵軍正在四處伐樹,準備紮結木筏!”

“報……”

也速丞相越來越放心了:看來常遇春還是從最捷近驛道來犯全寧,且遇水不敢擅渡,而且也速現在也能大體斷定:紮營於落馬河對岸的不過是常遇春的先頭部隊,少量騎兵而已,伐樹紮伐固然是準備渡河,但主要還是在等待後面的主力步兵。

如此,下面的戰局可以預期也!無非兩種:等步兵主力到達後來個以多為勝,強渡落馬河;再就是隔岸相峙,等待夏季過後的枯水季節。

不管出現哪種戰勢,都在也速的預計之中!也速丞相現在可以基本確定:全寧保衛戰,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興許連個像樣的大戰都不會出現,閑暇獵兔於沙丘之間即可將明軍“熬”敗,漢人的兵家老祖一個姓孫的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對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59

朱元璋特意下旨讓李文忠與常遇春搭档可以說是真正的慧眼識人,這兩人一主一副為將,可謂綠葉配紅花,相得益彰!

只是順序有些顛倒而無奈:常遇春大致可以說七分勇搭配三分智;李文忠則可以說正好反過來,相比之下,那李文忠倒更多些徐達之風,好似更為適合做主將;而常遇春最樂意的卻是身臨前敵,做前鋒,去沖鋒陷陣!而且,那時常遇春的戰場應變能力將會得到更為淋漓盡致的發揮。

但是,戰場資歷在那兒明擺著,常遇春在整個大明軍中有著“徐常並稱”的榮耀,而且戰績也明擺著:常遇春自從軍以來,還從未有過失敗的戰例,是真正的百戰百勝之將,或許常遇春內心深處正在隱隱嘆息:天下之大,為何求一敗而不可得?

這才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描繪的真正“獨孤求敗”!

能與真正的對手在沙場決一雌雄當然是人生一大快事!不過,這種機遇大多可遇不可求,常遇春也是如此,老天並沒有把實力相當的對手安排給這位“常十萬”。

本來,去年的太原大戰有過這種可能,但那時的軍中主帥是徐達,就算是對決也只能是徐達與王保保之間的一次較量,更何況那次王保保表現極差,這使常遇春大有“看景不如聽景”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