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艱難的慶陽攻堅戰(第3/6頁)

張良臣這才明白:敵軍有備,徐達看來確非凡品!自己偷雞不成反而蝕了一把米。

可是,那又能怎麽樣?自詐降成功實施之始,張良臣便堵死了自己的一切退路,現在就是有心投降也不可能了,活命唯有一途:持城固守!希望不是沒有:徐達二十幾萬大軍聚集慶陽四周,每日需要消耗糧草多少?

徐達自然更明白這點,經過充分準備之後,隨即開始了對慶陽的攻城戰。

一經城頭接戰,徐達才真正領會了張良臣另一面:狡詐之外更有兇狠。

張良臣親自坐鎮城頭,鎮靜指揮協調守城各部,中軍衛隊幾乎成了救火隊員,哪個城門出現危機就撲向哪裏,所有城墻亂石積堆,根本不用什麽拋石機之類,俯在城墻花垛後的元軍士兵只要看見明軍雲梯,順勢推下去就是,問題是這種情形往往出現在明軍的突擊隊員攀爬到一半時,這下傷亡大增,就連撤回都要遭受城頭弓弩的大量殺傷。

強攻無望,徐達也打造了高於慶陽城墻的“雲車”——即裝有木輪的高木架,上有牛皮掩體,能抗住敵軍的箭矢——但張良臣的弓弩兵強弩不但射程極遠,箭頭更綁上了火把,往往“雲車”距城尚遠就被點燃,根本靠不上去!

徐達也曾試過偷挖地道進入城內,結果也是以失利告終:張良臣也早就防備此招,於城墻下屯兵洞埋設了許多大瓦缸,地下一有動靜監聽的元兵就能判斷出大體方位,於是元軍緊急從城內該處開挖橫溝,城內水源不缺,橫溝內被灌滿了水,明軍的地道無法繼續施工——連連發生“透水事故”,就算地下有著精煤、金礦又怎麽了?也不能以生命換效益呀!

但是,城內的張良臣日子過得也不輕松,這麽一來二去,轉眼一月將過,慶陽城內的糧草只耗不進,算來也就僅能支撐月半左右,事情就明明白白擺在這兒了:一線生機在於外援!

外援何在?說穿了也就寧夏王保保有這個實力,這真是造化弄人!轉來轉去還是要依賴這位昔日的大敵。

只是,有能力與實力不代表有氣魄,那個王保保能看在大元帝國的份上盡釋前嫌麽?出兵進擊一個剛剛戰勝過自己的對手,畢竟要冒天大的風險,更何況,這個對手已經不是昔日太原城下的兩萬輕騎,而是十倍於此的兵力,這幾乎是在主動招惹猛虎發威!

就像一個快要淹死的落水者,張良臣只能絕望伸手,哪怕是在撈一根纖細的樹枝。六月十九日這天深夜,張良臣的親信竹苛等人縋城而下,前往寧夏向王保保求援。

俗話說“車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說不定這位朱元璋口中的“當世奇男子”能夠創出奇跡。慶陽城能否解圍轉安,也就只能寄托在此人身上了。

俗話說的好:有棗無棗打幾杆子再說!反正行動勝於等待。

70

但就是這唯一的求援行動讓張良臣更加喪氣。

半夜出城時甚為順利,根本沒有驚動明軍,哪知道第二天中午,慶陽城下便掛出了竹苛等人的腦袋!

事情不用多加分析,這是在前往寧夏的路上遭遇了明軍,至於是被陣斬還是被俘殺已經不重要了,徐達這是在提醒張良臣:別做夢了!外圍的封鎖更嚴密,這是一張天羅地網,一只麻雀也飛不出去!

關鍵在於,徐達將竹苛等人懸首示眾於慶陽城下,也是在告訴守城的人們:這是一方死地!再跟著張良臣賣命,這就是下場!沒有什麽萬一,放下武器是唯一出路!

像是在配合高杆上竹苛等人的頭顱宣傳,明軍一些大嗓門的士兵開始對著城內齊聲喊話:“歸降免死得優待,只殺漢奸張良臣!”

竹苛的請援行動雖然被明軍外圍部隊截殺,但也同時提醒了徐達:慶陽城內的張良臣並沒有絕望,還會繼續派人潛出包圍圈的,必須防範於未然!於是緊急派遣參隨王敬祖率兵助守彭原——位於慶陽西南部寧州路的樞紐要道。

大軍長期苦耗在慶陽城下也不是辦法,徐達現在真有如同捧了燙手山藥,吞下黏牙燙嘴,丟下又不舍得,也不可能!

時間一晃,七月已到,徐達只得在圍困慶陽城的同時分兵收伏甘陜各部元軍殘余,派遣歸降的元軍將領李茂等人,率領千騎赴西南部的隆德、秦安等處,招降、擒拿還沒有歸附的元將杜伯不花、羅左丞相等人,且喜降將也不負所托,隆德、秦安等甘陜邊城均被李茂平定。

慶陽城內外,守者持地利,攻者仗人多,但雙方的日子其實都不好過。

慶陽攻防戰的情形,其實不用接到求援也傳到了寧夏王保保的耳中,王保保雖然拘押了死敵大張——張思道,但還是無法坐觀慶陽小張被困斃,不管從哪方面著眼,都要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