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判斷(第3/3頁)

鬥爭為的是“和平”,當然也可以換個奇葩角度說是“妥協”,但不管怎麽說,這就和做生意一樣,你連價錢都不還,對方又不是你親爹,憑什麽就主動砍上一半給你福利?

沒有鬥爭的“和平”,脆弱的簡直不可想象。

“‘人心思定’,這才二十年,難道真的還會大打一場?”

有人相當的疑惑,懷有這種疑慮,是很正確的。

但老張直接打消了他的疑惑:“若是武德朝,那自然是‘人心思定’,打了兩代人,死了恁多,到處是寡婦,只得賣力氣種地休養生息。人手不足地又多,田裏的活都來不及幹,還打個屁?可貞觀朝,尤其是近十年,皇帝大興土木,沒遷都蓋太極宮、洛陽宮,遷都後九成宮都修了起來,還翻修了太原宮,完工敦煌宮。如今在朝鮮道還要建行宮,這錢什麽時候動了稅賦?”

“這……”

“以前是人多糧少就打,氣力都在種地上。可如今,不種地的多了,要是沒活幹,那就沒飯吃,那不打作甚?”

皇帝不動用稅賦就大興宮室,這說明財源得到了極大擴充,經濟組成發生了重大變化。沒活幹就沒飯吃,這說明這部分的勞力,其生產關系不在土地上。

兩相結合,自然就大大縮短了原本“男耕女織”時代需要大打一場的時間。

原本小農遍布時候,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幹仗,怎麽說也要五六十年百幾十年甚至兩三百年。但現在一個行業萬一遭受行業寒冬,立刻就是幾萬人十幾萬人要沒飯吃。

他們又沒有地去刨點糧食出來,那麽,不幹上一場等著餓死?

這種社會構成,大大地縮短了“危機”到來的時間,而和小農們多少還有幾十畝薄地不同,貞觀朝這幫縮短“大打一場”時間的主力,那當真是“一無所有”。

聽完張德所說,一幹心腹竟是半晌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