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爭政策(第5/7頁)

從實施技術上看,安古林公爵的遠征是成功的。他不僅攻占了要塞,在抵達埃布羅河後,攻占了敵人所有基地,他沒有按照內閣的指示去征服全部敵國土地(這會再次激起西班牙人的反抗),這使他獲得了各民族的支持。他明白,這是一場政治性的戰爭,需要盡快結束戰鬥。凡是要指揮此類遠征的人,都應該仔細研究安古林公爵的行動,他不超過三個月,就已經到達加的斯城。

從事件經過可以得出,西班牙的失敗與軍隊毫無關系,西班牙政府既未能利用取得的成功,也沒能建立起穩固的秩序,西班牙政府屈從了反革命分子,人民也分裂成了兩個敵對的陣營。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歷史不止一次地告誡我們,革命和反革命都無法鞏固政權,人們需要的是一個強硬的元首,他得到軍隊的支持,符合國家的利益,能將西班牙民族聯合起來。西班牙是一個美德與瑕疵兼備的民族,如何正確評價它,一直是個問題。

人民(民族)戰爭

討論幹涉性戰爭時,我曾提到了民族戰爭。我也曾說過,民族戰爭是最可怕的戰爭。全民參加的或是大多數國民參加的為了捍衛自己獨立的戰爭,才能稱為人民戰爭。在人民戰爭中,每占領一寸土地,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侵入這個國家的軍隊,只能控制所駐據點,只能用武力獲得補給,其交通線往往被威脅著。

全民自發參戰的戰爭較為少見,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戰爭,那麽將面對十分可怕的結果,為了全體人類利益,最好還是不要出現的好。

這種戰爭的出現,可能是由截然相反的原因造成的,即被奴役的人民響應政府的號召,或是人們在迷信的驅動下武裝起來。還有一種就是人們出於政治信仰,開赴戰場保衛其自認為最寶貴的東西。

制海權對於入侵結果影響很大。如果一個國家控制綿長的海岸線,掌握制海權,或與一個擁有制海權的國家結成同盟,那麽這個國家的抵抗力量就會增加。這不僅是由於全體人民互相支援,也不僅是因為敵人在可能的一切地方都將受到侵襲,還由於敵人難以從海上運輸補給。

在人民戰爭中,國家的天然地勢對防禦外敵也有幫助。山地國家、擁有遼闊森林的國家,往往是其敵人最不願侵擾的國家。瑞士人反抗奧地利和勃艮第公爵的鬥爭,加泰羅尼亞人民1712年和1809年的鬥爭,俄國人征服高加索民族的艱難鬥爭,都證明了山地人民抵抗更持久,這部分原因是人民的特點所致,部分是因為他們國家的自然條件不同。隘路森林和懸崖峭壁,都利於防禦。法國西部旺代地區的地形也證明,圍墻、峽谷、溝渠、崎嶇不平的道路,都利於防守。

在信念戰爭和民族戰爭中,正規軍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尤其是對指揮官而言,要完成任務極為不易。荷蘭人反抗腓力二世,美國人反抗英國人,西班牙和蒂羅爾反抗拿破侖,摩裏亞反抗土耳其,納瓦拉反抗克裏斯提娜女王的鬥爭,都證明了我的這個論斷。

進行民族戰爭是非常艱巨的,尤其是敵對民族擁有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時,更是如此。入侵者擁有的只是一支軍隊,而他的敵人擁有軍隊,還有整個民族的支持,他們人人都要奮起抵抗,運用一切武器殺敵。入侵者只能控制占領的地區,一旦離開這裏,就會因敵人和敵人所設置的重重障礙而寸步難行。

如果敵國天然屏障眾多,這種困難就更大。敵人不僅熟悉當地地形,還能迅速掌握入侵者的一切活動,並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來破壞入侵者的計劃。入侵者處境就更加艱難,他們無法獲得情報,更不敢輕易派出人員,只有把隊伍集中起來才能稍微有點安全感。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每一步計劃都會落空,本以為憑借周密的計劃、快速急行軍,會收獲戰果,結果敵人早就無影無蹤。當入侵者疲於奔命時,敵人可能正在襲擊其輜重隊和補給線。對入侵者而言,這就是一場災難性的戰爭,他將被拖垮。

西班牙戰爭中,有兩個例子相當可怕。內伊[8]率領的部隊在科羅尼亞接替蘇爾特[9]所率部隊時,炮兵輜連隊部署在各旅的中央,在周圍80千米處沒有發現任何西班牙部隊。一天夜裏,這些輜重連隊全部失蹤了。後來得到消息,他們是被教士和僧侶帶領的農民殺害了。

四個月後,內伊率領一個師前往阿斯圖裏亞斯,他沿著納維亞河河谷而下。與此同時,克勒曼從萊昂出發,朝奧維耶多前進。防守阿斯圖裏亞斯的德拉羅曼軍一部分沖向納維亞河河谷周圍高地的另一面離法軍不到4千米的地方,內伊對此卻渾然不知。當內伊進入吉榮時,德拉羅曼的軍隊發起了猛烈進攻,幾個團面臨被殲滅的危險,內伊迅速退向盧戈,他們才得以脫險。在西班牙戰爭中,上述情況不勝枚舉。法國人無法獲得情報,西班牙人甚至設下了陷阱,把他們引入自己設好的天羅地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