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戰略與戰略計謀(第2/33頁)

戰爭藝術的第二部分就是戰術,即軍隊在戰場上的機動以及投入攻擊的各種部署。

戰爭藝術的第三部分是勤務,即軍隊移動的藝術,它包括遂行行軍、編組戰鬥隊形、宿營等技術性細節的問題,也就是戰略和戰術的實際執行。

戰爭藝術的各部分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我的定義已經很好地說明了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戰略是發生在地圖上,研究整個戰爭區的藝術。戰術是發生沖突的實地作戰和根據當地條件配置兵力的藝術,是在戰場上各點使用兵力的藝術,這些點相距16~20千米,作戰部隊可能在這個範圍內執行命令。戰爭勤務實際是戰爭準備的科學,是保證戰略和戰術使用的科學。我的這些定義,經常受到他人的批評,但人們並未提出更好的定義來替代。

在我看來,除了應該根據當地情況采取的措施外,大戰術研究的對象還應該有:

1.陣地和防線的選擇。

2.戰鬥中的攻勢防禦。

3.各種戰鬥隊形和基本機動模式。

4.遭遇戰和意外交戰。

5.野外全軍的突然襲擊。

6.指揮軍隊投入戰鬥的號令。

7.攻擊陣地和營壘。

戰爭中的其他行動,如運輸、飼養、前鋒或後衛等,屬於小局部戰鬥的具體細節。這類凡是由師級或獨立支隊單獨采取的行動,不在大規模戰爭研究範圍內。

戰爭的基本原理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證明一條普遍適用於戰爭中所有行動的基本原理。這條原理支配一切軍事計策,使其成為巧妙的計謀。該原理的內容如下。

1.運用計謀,逐次將軍隊投入戰爭區的要點,在保證自己交通線安全的情況下,使其盡力靠近敵人的交通線。

2.進行機動,使這些軍隊面對敵人分散的兵力作戰。

3.交戰時,運用戰術機動,將主力集中在戰場的決定點上或者是敵人展開的要點上。

有人批評我所總結的原理太簡單淺顯。他們反對我說,提出將主力用於決定點並加入戰鬥很容易,關鍵是,如何認清這些決定點,這才是戰爭的藝術所在。

我承認,僅僅提出一個一般性原理而不加以闡釋,以幫助讀者了解掌握原理在各種條件下的運用,是很可笑的。所以,我將盡我最大努力,教會好學的軍官較為容易地找到這些決定點。在下文中,你們會看到各種決定點的定義,也可以找到這些決定點與戰爭各方面之間的關系。要是認真研究過本書中關於這方面的內容,都還覺得無法確定這些決定點,就別想研究戰略了。

一個主要戰區一般劃分為左、中、右三塊。同樣,每一個區域、每個作戰正面、戰略陣地,乃至於每條防線,每條戰術戰鬥線,總有中央和兩端三個部分。在三個方向中,總有一個是對軍隊達到重要目標最有利的,一個方向是較為有利的,一個方向是比較不利的。在明確了目標與敵人陣地之間,以及目標與地理上各點之間的關系後,戰略機動和戰術機動,都可以歸納為一個問題,即在三個方向中選擇一個方向進行機動。

當然,戰爭的藝術不僅僅是選擇便於軍隊作戰的方向,因為這還不夠,指揮官不光要制定英明的計謀,還需要天才的執行力,更需要才幹、毅力、遠見。

接下來,我將詳述在各種戰略和戰術手段中如何運用這條原理,我將用多個著名案例證明,除了極少數例外,凡是運用該原理的人,總是會獲得勝利,而拋棄它的人,總會遭到失敗。

作戰體系

進行戰爭之前,需要確定一個問題,是進攻作戰還是防禦作戰?它要求正確理解進攻和防禦的含義。

有三種不同類型的進攻:第一種,入侵戰爭,即進攻一個大國的全部領土或是大部分領土;第二種,普通進攻,進攻一個省或一條有限的防線;第三種,只進攻敵人的某個陣地,只限於一次作戰,也可稱為“主動運動”。我已經說過,從精神觀點和政治觀點來看,進攻幾乎都是有利的,因為它可將戰火燒到他國,使自己國家免遭戰火,減少敵人的資源增加本國的資源,提升本國軍人士氣,使敵人恐懼。我也說過,進攻會激起敵人的抵抗,尤其是當敵國人民感受到他們的行動關乎國家命運時,更是如此。

從軍事觀點上看,進攻有利有弊,在戰略方面,如果入侵作戰使作戰線深入敵國,就有可能產生危險,在敵國,高山、湖泊、隘路、要塞等一切都是進攻的障礙,而當地居民的敵對情緒,也會對進攻造成阻礙。但是,如果進攻成功了,就可直接打擊敵人的中心,奪取敵國的一切資源,盡快結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