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戰術與交戰(第6/10頁)

我要重申,戰線不是一個完美的幾何圖形,人們之所以在討論戰術時使用這種圖形,只不過為了形成概念,用象征的圖形來解釋它而已。有一點可以肯定,同敵人戰線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一定是斜戰鬥線了。因此,如果我軍只攻擊敵人一端,一面強化進攻一翼的兵力,一面將兵力受到削弱的一翼後撤,那麽我軍的戰鬥隊形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斜形戰鬥隊形。斜形戰鬥隊形並非幻想,只要一翼成梯次的戰鬥隊形,都是斜形戰鬥隊形,我就見過不少這種梯次部署的隊形用於戰場。

關於幾何圖形的研究就到此為止了。我必須承認,交戰的真正科學理論,應該是以下所歸納的原則。

1.一個進攻的戰鬥隊形,要用一切合理的方法將敵人從陣地上趕走,這是它的目的。

2.戰爭藝術中的機動,即只在一翼壓倒敵人,或在中央或一翼上同時壓倒敵人。采取迂回包抄敵人的機動,還可迫使敵人退出原有陣地。

3.攻擊之前,如果機動能不被敵人發現,則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4.兵力不占優勢,而同時攻擊敵人中心和兩翼,是違背戰爭原理的,除非進攻方能在不危及其他點的前提下大力強化一點上的攻擊。

5.斜形戰鬥隊形,其目的是至少能使用一半兵力攻擊和壓制敵人的一翼,同時又要使其余兵力免遭敵人突擊,這就成了梯次配置或斜線配置。

6.凸出、凹入、垂直等戰鬥隊形,都可作兩種部署,或平行進攻,或強化兵力進攻敵線一部。

7.由於防禦要竭力阻止敵軍的攻擊,所以防禦戰鬥隊形的部署目的是,使進攻的敵軍難以接近其陣地,並隱蔽強大的預備隊,以便在決定性時機和地點上攻擊敵人。

8.沒有絕對的最好的方法,來迫使敵人放棄其陣地。任何戰鬥隊形或部署,只要能發揮其火力優勢,有利於攻擊和鼓舞士氣,這就是最完美的戰鬥隊形。若能將展開的戰線,在合適的時機與逐次投入戰鬥的縱隊巧妙結合,這也是一種好辦法。但是,這種方法受統帥的眼力、官兵的士氣、人員的機動和射擊能力,以及當地地形等情況的影響很大。

9.追擊敵軍、直搗其陣地、切斷其兵力,是進攻的主要目的。為此,應將主力作為最可靠的手段。較為有效的捷徑是,對離其後撤線最近的敵軍一翼實施迂回,這樣敵人就會因害怕退路被切斷而主動退卻。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尤其在統帥意志不堅定時更為有效。雖然這種機動獲得的勝利,往往不太具有決定性,也不會給敵人的實力造成多大的損失,但是這種機動可以說明,精明的將帥應該善於將這種機動和其他有生力量的攻擊巧妙地結合使用。

10.若能一面以主力從正面攻擊,一面又從敵軍翼側迂回支援,那麽獲勝的把握就更大。但是,如果正面之敵過於強大,就要注意避免兵力的分散。

11.當采用主力突入敵線以迫使敵人後撤的方法來奪取敵軍陣地時,通常的步驟為:首先以優勢炮兵的火力撼動敵軍;繼而出動騎兵制造混亂;最後派出步兵,前以狙擊兵開路,側以騎兵為掩護,猛攻已動搖的敵軍戰線。以這種配合攻下敵軍第一線後,還要準備第二線機動,乃至對其預備隊的進攻。此時,攻擊任務變得更為艱巨,因為敵人第一線的失敗,並不能導致其第二線的退卻,也不會使其預備隊指揮官喪失鬥志。

事實上,進攻方初戰獲勝也會發生某些混亂。想要用二線部隊來替換他們是很困難的,因為第二線部隊總是跟不上主力的速度,而且在敵人集結重兵準備反擊時,用一個師來替換一個師是很難做到的。

而守軍如果能履行自己的職責,保持高昂的士氣,如果翼側和退路還是安全的,守軍就有機會反擊。守軍需要準確而迅速地利用時機,用第二線部隊和騎兵攻擊敵軍各營,如果抓不住這個機會,它的下場就和第一線部隊一樣。

12.針對第十一條,我得出:要想獲得成功,最可靠、最困難的方法,就是要善於使用第二線兵力支援第一線,使用預備隊支援第二線,準確地運用騎兵和炮兵部隊,以協助和支援友軍對敵軍第二線的攻擊。這也是一切戰術問題中最麻煩的。越是緊要關頭,理論越是難以琢磨,因為單靠理論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位久經沙場的、勇敢沉著的將軍在戰爭實踐中所體現出來的天才和洞察力。

同時運用各兵種以發揮最大聯合力量,是每個將軍在戰鬥中的決定性時刻所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是確定他行動的準則。在決定性時刻,雙方都在傾盡全力為最後的勝利搏鬥,為了使這種決定性的突擊更有成效,可同時攻擊敵軍的一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