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軍隊的戰鬥部署和單獨或聯合使用三個兵種(第6/9頁)

騎兵猛攻因被炮擊或因其他方式的打擊而士氣動搖的步兵,往往能取得成功。例如,1745年,普魯士騎兵在霍亨弗裏德堡進行的突擊就是一個經典的戰例。但是,騎兵想要攻擊齊整的步兵方陣,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使用規模較大的騎兵執行沖擊敵人炮兵和協助步兵完成攻占陣地任務時,必須是步兵做好支援騎兵的準備,因為騎兵的沖擊只在短時間內有效,在敵人未反應過來前,步兵必須充分利用騎兵的沖擊效果。法國人在萊比錫戰役中,沖擊戈察就是一個範例。在耶拿,內伊利用騎兵沖擊霍恩洛厄親王的炮兵,也是利用騎兵沖擊炮兵的例證。

最後,騎兵還可以與敵人的騎兵對決,將其趕出戰場後,就能更加自如地突擊敵軍的步兵。

防禦時,在敵軍接近戰線準備突入我軍戰線時,派遣騎兵適時地發起沖擊,也能取得極大的戰果,可幫助我軍恢復原有態勢,穩定局面和軍心。艾勞之戰中,俄國騎兵的表現,以及在滑鐵盧戰役中英國騎兵的表現,都證明了這一結論。

最後,屬於步兵下轄的騎兵別動隊的作用是,配合步兵沖擊,利用敵人的錯誤運動,徹底擊敗撤退之敵。

要確定哪種攻擊方式最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取決於原定目標及其他種種足以影響突擊時機的因素。常見的攻擊方式有:縱隊,各縱隊保持一定間隔突擊;橫隊,快步沖擊;橫隊,跑步沖擊;散開隊形沖擊。這些方式都可能獲得成功。

我說過,所有的攻擊方式都可能是好的,但我沒有說,在騎兵的對決中,速度快就一定能獲勝。相反,我認為,大步法是橫隊沖擊的最好步法,因為騎兵對決中,一切取決於猛攻的一致性,以及部隊的信心和秩序,而這些條件在騎兵全速沖擊時是不可能全部具備的。全速沖擊,最適用於對付炮兵,因為這時的決定因素是盡快到達。

如果敵人步兵大步朝我軍撲來,我軍的騎兵應該怎樣呢?跑步迎擊嗎?這顯然不明智,因為這樣會使我軍的騎兵在接近敵人時隊形混亂,而敵軍步兵則能從我軍的騎兵隊中直接穿過。土耳其人的教訓已經告訴我們,以迅猛沖擊去對付步兵是不可能成功的。迅猛沖擊只能用於對付彈盡糧絕、士氣低落、秩序混亂的步兵。想要突破有序的步兵方陣,需要火槍和槍騎兵,最好還要有裝備長矛的胸甲騎兵。分散沖擊在小規模戰爭中時有發生,這方面應該像土耳其人或哥薩克人學習,他們是這方面的榜樣。

無論采取哪種突擊方式,對於可能采用的各種沖擊而言,最好的取勝方式就是,一面正面進攻敵人,一面派出若幹騎兵部隊夾擊敵人作戰線的兩翼。這是一個被大規模采用的真理。但是,要想利用這種機動大獲全勝,尤其是在騎兵對騎兵沖擊時取勝,還必須在敵人作戰線投入戰鬥那一刻夾擊兩翼,早一分鐘晚一分鐘都有可能貽誤戰機。一名騎兵軍官必須具有這種精準而銳利的眼力。

關於騎兵的武器裝備,我的意見是,長矛是騎兵成橫隊攻擊時的最佳武器,因為用它能攻擊敵人,而敵人無法觸及騎兵。胸甲也是優良的防護性武器,長矛和胸甲是輕騎兵最好的裝備。馬刀和鐵甲則是重騎兵的最好裝備。

至於龍騎兵,因為擔負雙重使命,所以人們對它的看法莫衷一是。騎兵營總是有利的,它可以搶先占領隘路,也能在撤退時扼守隘路,還能擔任偵察任務。但是,要使步兵變成騎兵,或者以一個士兵身兼步兵和騎兵之職,那是很不容易的。法國龍騎兵所經歷的戰爭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有人說,龍騎兵的最大缺點在於,他們身兼兩職容易產生矛盾,一方面他們要作為騎兵去攻打步兵,一方面又要承擔步兵的任務。我認為,最好把道理給他們解釋清楚。應該告訴他們,勇敢的騎兵可以沖破方陣,勇敢的步兵也能擊退騎兵的沖鋒。如果能讓他們明白,勝利是取決於士兵勇氣,那麽無論他們承擔何種任務,他們都能在精神上壓倒敵人。土耳其人就是這樣做的,他們的騎兵常常下馬,手持武器參加戰鬥。

前文所談及的步兵的部署和隊形,也適用於騎兵,但有一些不同之處。

1.對騎兵來說,展開成正方形或成梯次部署的線式隊形,優於完整而連續的線式隊形。對步兵而言,正方形隊形稍顯松散,便於騎兵從中間突入,以襲擊翼側各營,正方形隊形僅適用於與敵人交戰前的運動,或用於攻擊成縱隊的線式隊形。騎兵采用正方形隊形時,各線之間的距離不能過窄,以免在失利時互相連累。

2.在中央成攻擊縱隊隊形時,騎兵應該部署成團縱隊,而步兵則應以營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