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軍隊的戰鬥部署和單獨或聯合使用三個兵種(第5/9頁)

我曾見過,有人以各營展開成正方形橫隊運動。這種方式進展得很順利,但是密集的、連續的橫隊運動總是麻煩不斷,看來法國人是學不會展開橫隊運動了。也許正方形隊形在敵軍騎兵沖擊下是很危險的,但這種隊形在運動時非常方便,而且組成第二梯隊還可以在向敵人進攻前和第一梯隊同時進入戰鬥線。各方陣相距距離較短,也便於戰鬥線的構成。

針對敵人的沖擊進行部署是很難的,在多種試驗中,我認為最成功的要數,由24個營組成的兩線運動,這兩線以營縱隊在中央展開,第一線快步沖向敵軍,每個營的輕步兵連成散兵線,其余各連自行開火。第二線緊跟第一線,其各營快步沖刺。

除了縱隊的線式隊形外,還有3種半深遠隊形的進攻方式。

第一種,混合的線式隊形,由展開成橫隊的各營和在其翼側成縱隊的各營組成。

第二種,展開成一線向前運動,同時射擊,第二線利用第一線的射擊間隙繼續沖擊。

第三種,梯次配置隊形,成完全展開隊形運動,憑借火力優勢,直到一方退卻為止。

我無法斷言哪一種好,人們對此的爭論也沒有得出結論,但是我認為,無論如何,否定步兵的火力是愚蠢的。如果有人完全不考慮交戰對象,而使用毫不差別的戰術體系,那他無疑是在自取滅亡。

取勝的條件,不是兵力部署的方式,而是對各兵種的靈活運用。

在結束本節內容之前,我想提醒大家,指揮步兵投入戰鬥,最主要的問題之一是,要盡可能地隱蔽部隊,使其免遭敵人炮火的襲擊。這時,不要想著撤退,而是要盡可能地利用地形隱蔽,避開敵人的火力。一旦雙方相距距離低於火槍射程,那時就不要再考慮隱蔽問題了。只要可以進攻,就必須果斷進攻,隱蔽只適合射手和防禦部隊。

身為防禦部隊,應該盡力防守坐落在陣地正面的村莊;而對於進攻方,則應該竭力攻占這些村莊。同樣的理由,小森林和灌木叢對交戰雙方都很有用,因為可以將其作為屏障。只有沒有任何交戰經歷的人,才會否認攻占戰鬥線附近的森林的重要性,奧戈蒙公園在滑鐵盧之戰所發揮的作用,已經說明了森林的重要性。

騎兵

和步兵一樣,關於騎兵的編隊和隊形問題,也曾引發許多爭論,也沒有確切的定論,即使是俾斯麥那篇著名的文章也未能為解決問題提供多少幫助。我想對指揮騎兵經驗豐富的將領們說說我的看法。

一個將領對騎兵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己方騎兵與敵軍騎兵實力的對比,包括騎兵總數量和單兵素質。不過,差距並不會引發多麽巨大的變化,一支弱小的騎兵,只要指揮得當,也有機會建立奇功。騎兵的適時性具有決定意義。

騎兵數量和步兵數量的比例差異很大,這與一個民族能否成為優秀騎兵的天資有關,與馬匹的優劣有關。在法國大革命戰爭中,法國的騎兵組織渙散,數量也少於奧地利,但這支部隊在作戰時發揮得很出色。1796年,我在萊茵軍團見到的騎兵預備隊還沒有1500匹馬,十年後,我再次見到他們時,這支隊伍已經擁有1.5萬~2萬匹馬,人的思想和軍隊的條件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般而言,一支作戰軍隊中騎兵的比例應該占六分之一,而山地國家的軍隊,騎兵占十分之一就夠了。

騎兵的優點,主要是快速和機動,還可以附加一個特點:迅猛。

不管騎兵在戰爭中的地位多麽重要,如果沒有步兵的支援,騎兵也是無法防守陣地的。騎兵的任務是,準備奪取勝利,擴大戰果,如抓俘虜、搶奪戰利品、追擊敵人、迅速支援受威脅的地點等。這就是為什麽一支沒有騎兵的軍隊很少獲得重大勝利的原因,這也是一支沒有騎兵的部隊撤退時常常很困難的原因。

騎兵在何時以何種方式沖擊最合適呢?這要由以下因素決定:主將的眼力,作戰計劃,敵軍行動以及其他情況。要一一說明這些因素,費時費力,我在這裏只簡單列舉其中主要的幾項。

大家都知道,當騎兵攻擊一道部署周密的防線時,如果得不到步兵和炮兵的大力支援,它是無法獲得成功的。在滑鐵盧戰役中,法國騎兵違背這條規律擅自行動所付出的高昂代價,相信你們都看到了。在庫納斯多夫之戰中,腓特烈二世的騎兵也遭受了同樣的打擊。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也允許騎兵單獨出擊,不過應該等到雙方步兵都正式投入戰鬥後,騎兵再去攻擊步兵作戰線,這樣是能取得可喜的戰果的。馬倫戈之戰、艾勞之戰、博羅迪諾之戰等,都證明了這一點。

遇到傾盆大雨或鵝毛大雪的時候,武器被淋濕了,步兵無法射擊的時候,騎兵的作用遠遠大於步兵,如艾勞之戰,奧熱羅元帥就因為天氣吃盡了苦頭;1813年,奧軍左翼在德累斯頓也遇到同樣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