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8月1日:跳入黑暗(第2/3頁)

德國外交大臣戈特利布·馮·賈高闖入屋內,打斷眾人的爭辯。他通知大家駐倫敦大使卡爾·林克瑙斯基送來一份非常重要的電報。由於電報需要解碼,所以需要過幾分鐘才能讓大家看到。

提爾皮茨說:“這是推延戰爭動員的好理由。至少我們應該先知道電報的內容是什麽。”

毛奇和法金漢罵道:“垃圾!”兩人轉身離開屋子走了。他們忙著去視察戰爭動員的進展情況。

倫敦來的電報不僅重要,而且令人震驚。根據林克瑙斯基的電報描述,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剛給他打來電話,希望討論一個重大問題。林克瑙斯基在電報裏說:“格雷問我能不能向他保證,如果法國在俄國與德國的戰爭中保持中立,德國將不攻擊法國。我告訴他,我能負起保證的責任,格雷將拿我的保證在今天就要召開的英國內閣會議上向英國內閣做出保證。”

聽到這個消息,德皇威廉欣喜若狂。貝特曼–霍爾威格也非常高興。這簡直好得難以置信。這是德國外交的一次勝利。現在,德國實際上能不冒風險地制伏俄國,恢復奧匈帝國在歐洲的地位。

毛奇和法金漢立刻被召回皇宮。在把倫敦電報念給他們聽後,德皇威廉給毛奇發出新命令:“把軍隊全都集中到東線去。”

這幾個字好像重重地打了毛奇一下。這個毛奇,人稱小毛奇,他是德軍陸軍元帥赫爾穆斯·馮·毛奇(Field Marshal Helmuth von Moltke)的侄子,叔侄同名。1866年,老毛奇帶領普魯士打敗奧地利,這一勝利使普魯士成為眾多德意志邦國中的領袖。1870年,老毛奇帶領普魯士和其他德意志盟友打敗法國。小毛奇在德國軍隊裏地位特殊,就是因為老毛奇的緣故。幾乎就是名字的緣故,小毛奇才能成為德軍的總參謀長。小毛奇不易激動,總有不安全感,神情陰郁,對未來有一種恐懼感,他相信迅速強大起來的敵人在幾年內將會使德國變得絕望。這種恐懼感使他喜歡擺弄預防性戰爭的概念(俾斯麥曾嘲笑這個概念是“因為害怕死亡而自殺”)。實際上,小毛奇僅僅是說一說這個概念,他從來沒有倡導和準備過預防性戰爭。1914年,他已經是一位67歲的老人,面帶沉重的顎骨,一副曾經最引人注目的軍人體格現在則堆滿了肥肉,剛剛從支氣管炎病恢復過來的他顯得異常疲倦,身上幾乎沒有一點兒個人魅力。

不過,沒有人懷疑過小毛奇是軍事天才。他永遠是一個有能力的、盡責的老戰士。現在,他根本不敢相信德皇威廉說的話。讓德國軍隊這台巨大的機器停轉?把精確得像鐘表一樣的計劃打碎?如何運輸?如何給養?如何確定在何處打什麽樣的仗?轉向?向東線進軍?停止向西線進軍?西線是德國戰爭動員的全部意義,是德國唯一一塊有希望打贏的戰場。

小毛奇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開始闡釋。他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陛下,這是不可能的。部署一支有100萬士兵的軍隊不是一件隨意而為的事。它需要整整一年的努力。軍隊的時間表一旦制定,就不能改變。如果皇帝陛下堅持引軍東進,陛下將沒有可以發動進攻的部隊,陛下的軍隊將變成一大群手持槍械的暴民。不僅如此,一旦德軍轉向東線,其背後就是法軍已經準備好的62個師,他們正按照早已詳細安排好的計劃準備攻擊德國。英國怎麽有可能保證法國不打算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德皇那只枯萎的左手像往常一樣緊緊地靠著他的側身,牛角一般的胡子幾乎沖到了眉梢,他以最具傷害性的方式回答小毛奇。

“你的叔叔,”德皇說,“肯定會給我一個不同的答案。”

“我非常痛苦,”小毛奇後來回憶說,“我從來不假裝能與偉大的陸軍元帥叔叔相比。”他試著解釋德軍的困難,一旦戰爭動員計劃開始實施,有可能將軍隊向東線調度,但他承擔不起停止實施戰爭動員的軍事後果。貝特曼打斷了小毛奇說道:“英國所提出的不平常建議是相當正面的,德國應該予以回應,我不能接受不回應的政治後果。”貝特曼的話使小毛奇很不高興。最後,有了一個折中方案。法金漢把小毛奇拉入旁邊一個房間,平靜地論證戰爭動員進程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減速的。軍隊肯定可以在盧森堡邊境做短暫停留。小毛奇讓步了。不過,這個辦法只能管幾小時,而不是幾天。

德國減緩實施戰爭動員後,將會遇到許多嚴重問題,比如,那些向前方開拔的部隊和火車擁擠在一起引起的交通阻塞,所有作戰時間表都被打亂。幸運的是,柏林在遭遇嚴重問題之前,就發現倫敦傳來的好消息是一個復雜的誤解。這也許再次驗證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規律:特別好的事情往往不是真的。造成誤解的原因至今不完全明了。不過,格雷在提出英國和法國保持中立的建議時,他似乎並不是向德國提出一項正式的建議。他可能只是想讓所有的人在這個關鍵時刻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於是扔下一個空泛的念頭看一看各方的反應。也許,由於他深深地陷入英國政府內部的爭鬥之中,又必須不分白天黑夜地尋找歐洲大陸危機的解決方案,於是他當時所說的話與所想的事並不一致。不過,他肯定不曾想到過德國人想抓住他的建議,當作一個延後與法國作戰而先打敗俄國的好機會;相反,他頭腦裏真正想的,很可能是讓德國在西線和東線都處於保守狀態,讓奧地利人和俄國人先解決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