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尋找新戰場(第5/9頁)

雖然德國人成功地阻止了法國人無休止的捶打,但是還是在戰略方面有分歧。德國沒有一種有效的機制使擁有不同戰略思維的人坐在一起討論不同的戰略取向。作為德國軍事首領的德皇,極少召集手下人開會討論分歧,於是分歧便在德軍最高統帥部裏滋生腐爛。沒有清晰的政策形成機制,卻只有以卑鄙的手段陷害和無休止的爭吵。那些想集中兵力打贏西線的人用小孩子慣用的伎倆削弱和詆毀持不同意見的同事(例如,法金漢把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名字從東線大捷戰報中刪除)。“東線人”不僅以類似的方式反擊,還耍陰謀設法讓德皇撤法金漢的職。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德皇自己不發揮領導作用,也不許別人發揮領導作用。所以,危機不可避免。德軍最高統帥所經歷的危機不是一次,而是在一年半的時間裏發出的一系列危機。

法金漢的戰略極為含糊。他希望贏得西線的勝利,同時也希望俄國人能坐下來談判。他先拒絕幫助康拉德發動冬季攻勢,後來又拒絕將自己新成立的但尚未分配的部隊供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在東線使用,於是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宣布將自己的第九集團軍的三個半師調遣去支持康拉德。在任何軍隊裏,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做法都可以被認為是在違背軍令。按照普魯士軍隊的傳統和標準,這也是令人震驚的舉動。法金漢向德皇抗議。興登堡也向德皇遞交自己的抗議書,謀求德皇的支持。雙方為爭奪德軍戰略控制權混戰在一起。

法金漢采取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反擊興登堡,但他徹底激怒了對手。他利用自己既是總參謀長又是戰爭大臣的身份做出一項安排,他宣布興登堡調往康拉德的部隊被任命為新南方集團軍。這個新集團軍由亞歷山大·馮·林辛根將軍(General Alexander von Linsingen)領導,此人是法金漢的親信,林辛根不向興登堡報告,而是向法金漢報告。魯登道夫被任命為林辛根的參謀長。法金漢用這個安排分裂了大戰以來唯一取得勝利的德國集團軍,削弱了集團軍領導的權力。

拒絕執行命令行不通,魯登道夫準備去南面。出發前,他與興登堡一起草擬一份給德皇的電報,在興登堡的要求下簽字。“我已經與我的參謀長形成密切的關系,”電報說,“他變成我的真正助手和朋友,不能被別人取代,我對他有最徹底的信任。陛下從戰爭史中知道,這種密切的關系對部隊的正常運作有多麽重要。”在近乎直接批評法金漢的行為後,電報最後說到魯登道夫的新工作安排“雖然新但其行動範圍較小,與將軍的實際能力不符”。電報以卑下的語氣結尾:“我冒昧地請求我的同志在南方的任務走上正軌後能迅速回到我的身邊。”

電報發出,魯登道夫走了。幾小時後,他就與南方集團軍的林辛根、奧匈帝國的康拉德坐在一起討論兵出喀爾巴阡山脈的最終安排。魯登道夫是個足智多謀的戰略家,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即使卷入了最惡毒的政治爭鬥中,他不得不采取各種可能的手段與競爭對手進行對抗,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他仍然能保持自己的個性。他在參謀部內部組建了一個極有天賦的破譯小組,由於這個小組的工作,他才得以及時知道了俄國大公爵尼古拉的作戰計劃。康拉德曾預言俄軍將穿越喀爾巴阡山脈發動攻擊,他的這個預言是正確的,但破譯的電報表明俄軍還有更多的計劃。俄軍計劃在東普魯士同時采取行動,還將派部隊通過柏林攻擊德國的中心地帶。魯登道夫的應對策略與他在1914年面臨優勢明顯的敵人時所采取的策略一模一樣。與其讓敵人采取主動,不如讓自己主動出擊。與過去一樣,他不僅看到阻止俄軍的機會,而且看到如何協調北面和南面的戰鬥把俄軍打癱瘓的機會。

法金漢在完成對東線德軍重組之後,參加了東線戰役計劃會。1月11日,他在波蘭的布雷斯勞(Breslau)與康拉德、林辛根、魯登道夫見面。氣氛雖算不上熱忱,但可以稱得上守禮儀。法金漢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余三人,他認為,在隆冬季節的山區攻擊兵力優於自己的敵人,這個計劃幾乎接近瘋狂。康拉德冰冷地回答,他了解這個山區,知道自己在幹什麽。第二天,法金漢到了波蘭的波茲南(Posen),他與興登堡、魯登道夫、霍夫曼這三位原坦南堡戰役老團隊成員見面。這本是一次較為私密的見面,但氣氛很不愉快;幾個月來被壓抑的情感迸發出來。據人們回憶,興登堡和兩位助手公開表達了對自己的上級指揮官法金漢的蔑視。當著法金漢的面,興登堡說自己對手下人沒有信心,準備辭職。法金漢離開後,魯登道夫、霍夫曼勸興登堡再給德皇發一份電報。這份電報沒有了絲毫的卑下之情。它要求撤換法金漢,把新成立的四個軍團調遣到東線來,讓魯登道夫回到興登堡手下。最後,興登堡以明確準備辭職做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