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達達尼爾海峽(第5/9頁)

接下來出現一系列遲延,成功實施突破的中間部分的遲延最嚴重,指揮進攻的上校請求繼續前進,但沒有答復。在他的後面,有數萬人的部隊和支持人員擠在一起不能動彈,突破口太窄了,既無法動窩,也不知道應該做什麽。與此同時,德軍的小型作戰單元開始從四面八方抵達戰場,雖然人數不多,但帶來了機關槍和輕型野戰炮,形成新的防禦線。英國人的進攻到下午時才正式恢復,但機會已經流逝走了。

黑格命令繼續進攻。第二天,也就是3月11日,仍然命令繼續進攻。這些進攻都失利了,德軍每小時都在變得更加強大,並且開始反擊。當黑格最終放棄的時候,他的戰果只有新沙佩勒的廢墟。清點傷亡人數,英軍損失1.6萬人,德軍損失8600人。就像往常一樣,這些傷亡人數都是抽象的數字,遮蔽了生命損失的巨大悲劇。一名參加過新沙佩勒戰役的老兵在他的回憶錄中提供了那巨大悲劇中的一小段。“我受了傷,被送到傷亡清理站。”騎兵瓦特·貝克雷德說,“我旁邊傷員的雙臂被包紮起來。我比他傷得輕,只是右臂被包紮起來。他試著點燃煙鬥,但點不燃。於是我幫助他點。在點煙鬥的光亮中,我意識到,即使給他點燃煙鬥,他也沒有辦法抽煙,他的整個下巴都被炸掉了。最後,我抽煙,他聞味。他是我見到過的最可憐的家夥。”

雙方都有經驗可以總結。德軍的信心增強了,即使敵人的兵力有優勢,德軍也能守住陣地,法金漢不像以往那樣堅決不從西線抽調兵力給東線。然而,英國人卻總結出了一個錯誤經驗,弗倫奇和黑格斷定新沙佩勒的失敗是因為大炮彈幕轟擊的時間不夠。所以,他們要求以後進攻前的轟炸至少一天。

3月12日,黑格停止了進攻。就在這一天,伊恩·漢密爾頓爵士離開倫敦,去接管還未成立的地中海遠征軍(基欽納曾稱之為君士坦丁堡遠征軍,漢密爾頓認為這個名字不祥)。他趕到北愛琴海的時間很及時,離艦隊司令德羅貝克發動3月18日進攻的時間只早了幾小時,所以他有機會看到最激烈的戰鬥。

德羅貝克那天早晨帶著一支令人敬畏的艦隊進入海峽:16艘戰列艦中,有4艘法國的,余下的均來自英國,大部分較老,但各個都是體態巨大、裝備著重武器、裝甲厚實。在艦隊最前頭並排航行的是4艘戰列艦,其中之一是德羅貝克的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它有12門大炮,炮彈的直徑有15英寸(約38厘米)]。在4艘前鋒之後1英裏(約1.6公裏),是4艘並肩航行的法國戰艦,由法國艦隊司令指揮,渴望作戰,樂於接受英國人的指揮。另有4艘戰列艦守護著這兩組戰列艦的側翼,余下的都在海峽外等待。

能擊穿戰列艦鐵甲的重型大炮,土耳其有幾門,但位置在北面10英裏(約16公裏)外一個叫納羅斯(Narrows)的地方,那個地方的航道寬度只有1英裏(約1.6公裏)。如果能把那些土耳其人的重型大炮打啞,並且清除納羅斯航道水下的水雷,德羅貝克肯定能抵達馬爾馬拉海。

英法艦隊進入海峽,戰列艦上的大炮已經能轟擊到納羅斯,德羅貝克命令“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其姐妹艦航行到此停下來。此時,英法的艦隊處於土耳其的重型大炮的射程之外,雖說能被一些輕型的炮轟擊到,但損害不大。整整半小時,4艘戰列艦把炸彈傾瀉到納羅斯的土耳其人的炮位上,英軍可以肯定土耳其人的炮位嚴重受損,但不能肯定是否能徹底摧毀。德羅貝克命令開始第二個階段的作戰,指示4艘法國軍艦超越自己,向海峽深處駛去。法國指揮官曾要求擁有進攻前鋒的榮譽,德羅貝克此舉顯示出一種禮貌。法國軍艦航行到德羅貝克的北面後,開始向土耳其人的陣地炮擊,同時也遭受到土耳其人的炮擊。戰鬥進行了兩小時後,土耳其方面炮火的頻率在減少,準確性在降低,德羅貝克命令法國軍艦向南後撤,讓還沒有交戰的軍艦上前開始作戰。至此,戰鬥進展是順利的。

法國軍艦向右舷做U形轉彎,排成一線向背後航行。突然,第二艘名叫“布維號”(Bouvet)的軍艦爆炸,並以極快的速度下沉,兩分鐘後海面上就不見影了,帶走了艦上全部600名船員。沒有人真正地知道這是什麽緣故;有一個普遍接受的看法,有可能是土耳其人的炮彈擊穿其船體內部的彈藥庫,也有可能是一艘敵人的潛艇已經進入海峽。這是一起孤立的災難,戰鬥總體進展是好的。剩下的3艘法國軍艦完成後撤,6艘還未參戰的英國軍艦取代法國軍艦的位置。這6艘英國軍艦比法國軍艦向北航行更遠,繼續炮轟兩小時。傍晚,來自納羅斯的炮火基本結束了。德羅貝克命令進入下一個作戰階段,讓掃雷艇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