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再戰伊普爾(第4/5頁)

戰鬥持續著。5月底,由於德軍的彈藥出現短缺,第二次伊普爾戰役才算結束了。德軍傷亡了4萬人,英軍傷亡了6萬人。“伊普爾這個屠宰人的深坑毫無利潤可賺。”丘吉爾如此稱呼這次將挖地道和毒氣這兩種新手段引入戰爭的戰役。引入毒氣,德國人進一步損壞了自己在世界中的形象,美國人更加厭惡德國。理性看,用毒氣殺人,與用子彈和刺刀刺穿入體區別不大,也與用炮彈把人炸成碎片區別不大,這些殺人辦法並無道德上的差距。然而,在人類感知世界的較深層次上,人類感知到了戰爭又向恐怖走近了一步,這一步使人類更加野蠻。這不是人類第一次變得野蠻,也不會是人類野蠻的最後一步,但是,德國人此時看上去最野蠻。

背景:穴居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數百萬來自歐洲最先進國家的國民,在地下洞穴裏連續生活了4年時間,這不能不算是世界上最離奇的事了。發生在西線的這件離奇之事,歷史上從前沒有過,估計以後再也不會有了。

有人把西線想象成兩個長長的塹壕,並排著從北海一直延續到瑞士。這是個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西線的實際結構要復雜多了。雙方都投入巨大人力,每英裏平均有5000人工作,他們采用最先進的技術修建精密的防禦系統,通常縱深能達數英裏,形成蜿蜒曲折的堡壘迷宮。

雖然英、法、德所用的建造方法略有不同,但防禦體系基本的結構類似。第一條戰線是真正的前線,這是一條6英尺深、6英尺寬(約1.8米深、1.8米寬)的塹壕,塹壕內駐紮著大量的士兵。其背後1英裏(約1.6公裏)遠處,是一條向前線提供支援的塹壕,有大量士兵集結於此。再向後走,在敵人炮火射程之外,是後備塹壕。除了輕型火炮外,所有大炮都要在這條後備線之外,除非敵人的進攻非常成功,一般敵人打不到這條後備線。

其實,上述描繪也不能算完整。佛蘭德斯的地下水豐富,幾乎不能挖掘塹壕,於是就用沙袋構築成沙袋墻做防禦。在瑞士山區,由於到處是陡峭的山巒,難以修築連續的防線。德軍的前線包括三條平行的塹壕,第一條是崗哨線,第二條是主力線,第三條是後備線。在這些橫向的塹壕之間,還有垂直的連接塹壕,30英尺(約9米)厚的帶刺的鐵絲網起到防護塹壕的作用,隨著戰鬥越來越激烈,到處布滿了機關槍掃射網。這些塹壕像狗的後腿那樣彎彎曲曲,所以,敵人即使進入戰壕,其火力也會受到限制。

在塹壕迷宮之中的生活是單調的:那是一種沉悶的無聊,但常常被純粹的恐怖打破。夥食很差:運送到前線的面包是一周前生產出的;如果有肉吃也是吃罐頭;烹調過度的蔬菜永遠是涼的。每天都有酒:法國人喝紅酒(一開始給半公升,後來給一公升),德國人喝白蘭地,英國人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是喝朗姆酒。廁所是6英尺(約1.8米)深的坑,一般在塹壕的端頭處,難以用言語描繪其汙穢程度,由於上廁所的人多,廁所像吸鐵石一樣把敵人的炮火吸引過來。痢疾非常流行,士兵們喜歡用大桶、食品罐或附近的彈坑排泄。

紀律很嚴,有時近乎武斷。英國軍官廣泛使用《戰場處罰條例一號條例》。被判斷有輕度違反罪的士兵可以受到鞭笞處罰,或者手腳分開像老鷹展翅一樣被綁在大車輪上,每天綁兩小時,持續最長能達3個月,受罰地點常常處於敵人射擊範圍內。受罰的環境帶來的傷害常常更嚴重。

塹壕腳病十分流行。這是一種真菌感染疾病,病因是士兵的腳長期處於寒冷和潮濕之中。這種病能導致壞疽,最嚴重能導致截肢。有2萬英國士兵在大戰的第一個冬天裏感染這種疾病。後來,有人發現每天擦鯨魚油能防止此病,從此,許多士兵爬回後備塹壕擦腳,這種現象成為戰場一景,這些士兵也常常因此被指責為裝病。

塹壕嘴病也有流行。這是一種咀嚼口香糖產生的病,導致牙齒脫落。

天氣轉暖後,塹壕熱病暴發,這種病由虱子的排泄物引發。先是皮膚刺痛,然後發展為類似流行感冒類的疾病。這種病不致命,但能同時讓數千人失去戰鬥力。

虱子到處都是,咬人後留下紅色痕跡。許多人喜歡花費數小時尋找虱子,然後用指甲捏死,或用蠟燭燒死。花這麽多時間找虱子不值得,因為虱子的卵已經留存在人體的縫隙裏,幾小時後便能孵化出新虱子。

老鼠帶來更嚴重的威脅。一對老鼠在一年裏能生產出800只小老鼠。戰場有各種垃圾和腐爛的人體,就是老鼠的天堂。士兵們寫家信常提及老鼠,大如貓的老鼠,吃死人眼珠的老鼠。老鼠咬破睡覺士兵的口袋,偷吃士兵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