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加裏波利大撤退(第2/7頁)

登陸的第一天,登陸部隊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後退,十分混亂,軍官們沒有給予士兵清晰的命令。此時,漢密爾頓在幾英裏外的利姆諾斯島上他的總部裏。登陸行動的指揮官是61歲的中將弗雷德裏克·斯托普福德爵士(Sir Frederick Stopford),漢密爾頓點名要他,基欽納親自批準,才把他從西線調遣來,但他從來沒有指揮過戰鬥。他非常滿意登陸行動的進展,認為在大炮運到岸上之前沒有什麽好做,於是停留在位於軍艦上的他的總部裏。

8月8日,在早晨快結束的時候,漢密爾頓發現斯托普福德還是沒有采取行動占領制高點,急得幾乎快瘋了,決定親自去蘇弗拉灣。由於沒有船供他使用登陸,他等了很長時間。等到他抵達岸上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一名高級軍官告訴他一個荒謬的消息,說此時已經沒有可派遣向內陸進發的部隊,需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行。漢密爾頓的空中偵察員告訴他一個新情況,雖然提基堆嶺目前無人把守,但一支土耳其部隊正在從北麓攀登。漢密爾頓堅持第二天行動太晚了,這時第三十二旅突然變得能向內陸進發了。但是,攀爬山嶺的行動必須在黑暗中進行了。由於地形復雜,這個旅在行動中迷失了幾次方向,花費了7小時才抵達提基堆嶺主峰之下,將近黎明時分,正準備做最後攀登時,穆斯塔法·凱末爾的部隊趕到,英軍失敗了。

提基堆嶺戰鬥之後兩天,在澳新灣、赫勒海角兩地爆發激戰(凱末爾再次拯救土耳其,桑德斯任命凱末爾為該地區部隊的指揮官)。又過了一天,凱末爾在朱努克山發動進攻,希望把澳新兵團驅趕走,他此時仍然不曾睡覺,為了還能在戰場上奔走指揮戰鬥,他讓一名醫生跟著他隨時提供刺激藥品,在戰鬥中,他的腕關節被子彈射穿。這是最後的關鍵時刻,如果澳新軍團能守住朱努克山,提基堆嶺的失敗還能被補償。但是,澳新軍團被趕跑了,第二次對加裏波利的進攻實際上已經結束。倒黴的斯托普福德在8月12日、15日、21日發動多次進攻,最後一次進攻的規模是在整個加裏波利戰役中最大的。在這次進攻中,英國第二十九師幾乎遭受滅頂之災,這個師自4月份以來就肩負著英國的厚望。這些蹩腳的進攻確實也取得了一些戰果,英軍成功地將蘇弗拉灣與澳新灣連接在一起。但是,英軍沒有能奪取被土耳其占據的制高點。雙方進入僵持階段。漢密爾頓給倫敦發電報報告蘇弗拉灣的失敗,並聲稱他需要9.5萬兵力才能獲得戰場主動。他在8月份的傷亡人數高達5.5萬人,僅在蘇弗拉灣就傷亡了8000人。

當漢密爾頓令人失望的電報傳到目的地時,基欽納正好在法國參加一系列重要會議中的最後一場,這一系列會議的目的就是要決定西線的戰略。7月6日,法國北部海港城市加來,西線戰略會議在這裏召開,參加會議的人不僅有軍界高級將領,還有英國首相阿斯奎斯和法國戰爭部長米勒蘭(Millerand)。這次會議不僅暴露出長期存在戰略優先級分歧,而且還清晰地顯示出有分歧的領域正在增加。霞飛介紹了他的秋季攻勢。基欽納以近乎嘲笑的方式反對該方案。阿瑟·貝爾福(Arthur Balfour)也表示反對,貝爾福是英國前任首相,不久前接替丘吉爾成為英國海軍大臣。第二天,基欽納和文官們離開會議現場。霞飛和弗倫奇在尚蒂伊(Chantilly)見面,私下同意不顧政治家們的反對繼續秋季戰役的準備工作。7月17日,又開了一個較大型的會議,許多英國和法國將軍們參加,黑格在會上提出反對意見。黑格研究了霞飛、福煦、弗倫奇讓他發動進攻的地區,他表示不願在那裏發動攻擊,因為那個地區太開闊、太暴露。此外,他認為自己的炮火也不夠充足。霞飛不改初衷。

8月中旬,基欽納回到法國,不僅是為了最終確定秋季攻勢的細節,而且為了討論如何應對東線日益增長的危機。華沙陷落後整個波蘭落入德國人之手,而且德國人繼續在東線進攻,這表明俄軍正處於崩潰之中。俄軍撤退不僅引發令人吃驚的混亂,也引發大量違反人道主義的罪行。

在俄國,猶太人被限制在波蘭東部猶太人生活區裏已經有幾代人的時間了,他們不許從事農業和知識性產業。1914年底,俄國人聲稱因為存在安全隱患,而把50萬猶太人驅逐出家門,讓他們體驗一下歐洲中部冬天的溫柔和慈悲。1915年1月,又有8萬居住在波蘭、立陶宛、庫爾蘭的猶太人被沙皇的哥薩克騎兵趕到街上,哥薩克人不許猶太人用小推車將自己的財產帶走。

尼古拉·努什克維奇將軍(Nikolai Yanushkevich)指揮俄軍撤出波蘭,他是俄國戰爭大臣弗拉基米爾·蘇克霍姆利諾夫的親信,蘇克霍姆利諾夫以腐敗著稱,是沙皇的大紅人。努什克維奇是在大戰開始後不久被任命為大公爵尼古拉的總參謀長的,大公爵尼古拉當時並不同意,但沙皇強迫大公爵尼古拉同意。努什克維奇在所有戰區采取“焦土政策”,將所有猶太人和異教徒驅趕走。糧倉被摧毀;機器被搬上大車運走。有400萬頭牲畜被毫無理由地屠宰,導致俄國出現肉食短缺問題,甚至延續到戰後。難民深受饑餓、霍亂、斑疹、傷寒侵襲。死亡的人數至今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