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凡爾登:戰役展開

不需要什麽特別的,只需打得再稍微重一點兒,法軍就會崩潰。

——匿名法國士兵

許多人認為,大戰之所以如此漫長而且極具破壞性,是因為有一種人類難以理解的超自然的力量在幹預,支持這種觀點的證據是很容易找到的。凡爾登戰役就是最好的例子,從它的持續時間、損失、殘忍、荒謬等方面看,它就是一個微縮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場戰役並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法金漢曾認為德國必須在1916年初發動進攻,他的這種想法也許是正確的,但是他並非必須在凡爾登發動進攻,西線就有其他地點供他選擇。如果讓魯登道夫做選擇,他肯定會選擇東線,而且能提供有說服力的理由。

即使選擇進攻凡爾登是正確的,法金漢的戰術也會招致大量的質疑。法金漢的戰術迫使德軍放棄了利用大炮轟擊奪取凡爾登防禦中心的機會。法軍在2月21日中午的時候,已經無力抵抗,德軍卻給了法軍重整旗鼓的時間。

對法國來說,沒有固守凡爾登的必要。從整體看,法軍的戰線在1916年初是很牢固的。歷史學家認為,舍棄凡爾登是明智的選擇,法軍應該退卻到南部山區中,迫使德軍滿足於一個只有符號意義而幾乎沒有戰略價值的勝利。但是命運好像早就注定了。守衛凡爾登的人堅決不願放棄凡爾登,甚至不願考慮退卻有可能帶來的戰略優勢。所以,一切按照命運的安排進行。

第二天,德軍以大炮轟擊開始,其震撼程度不亞於2月21日。法軍士兵只能躲藏在還能找到的掩體或窟窿中,祈禱不被炮火炸飛或被瓦礫活埋。德軍這次是在早晨結束後發動步兵進攻的,人數相當多。他們發現法軍陣地被摧毀的程度比前一天下午還要嚴重,由於進攻提前,所以又多出幾小時的進攻時間。

面對這些嚴酷考驗,法軍士兵的勇敢令人難以置信。在第一天的戰鬥中,他們用步槍、機關槍、手榴彈守住陣地;面對德軍的新式武器火焰噴射器,他們用槍托和石頭回擊,法軍基本上守住了陣地。此時,法軍竟然能想辦法在德軍的炮擊結束前發動小規模反擊,不過,這些反擊都比較分散,相互的協調性也不好。法軍的這些表現,還是要歸因於法國的進攻哲學,這種哲學就是要盡可能地發動進攻,盡可能地立刻奪回失去的陣地。如此瘋狂的進攻迷惑了德國人,延緩了德軍的進攻,但法軍卻陷入法金漢專門為法軍設計的屠殺陷阱。

德軍派遣一個師的兵力去考斯林地,要求不惜任何代價消滅堅守在那裏的埃米爾·德利揚的殘余部隊。在第一天的炮擊中,估計有8萬發炮彈落在那片寬500碼(約457米))、長1000碼(約915米)的狹小區域上。在第二天的炮擊中,又有比第一天還要多出幾千發的炮彈尖叫著落下來。德裏昂損失了許多士兵,大部分掩體已經不能分辨,德軍包圍了他。他冷靜地焚燒了文件,命令撤退,他在撤退中被槍殺。根據隨行人員的說法,子彈擊中了他的前額。

第二天結束時,德軍再次迫使法軍後撤,但德軍的勝利算不上奇跡。德軍的傷亡符合法金漢的預期:在第一個月的戰鬥中,兩個前鋒師一共上報了2000人陣亡或失蹤。相反,法軍的陣亡人數,在前5天裏就超過2.3萬人,其中有2萬人是“失蹤”,這意味著他們可能變成俘虜,也可能被炮火掩埋了。防守一方的傷亡比進攻一方傷亡要大得多,這是一個少見的情況,這個情況對西線來說更是極度少見。在前兩周裏,有五分之三的法軍參戰士兵傷亡。

第三天,雙方士兵的處境都很悲慘,前一天夜裏天氣非常寒冷,數百名傷員被凍死,屍體散布在戰場上,戰場隨後平靜下來。法國士兵繼續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堅決不投降或者後撤,從後方來的增援部隊到了,增援大炮也到了,法軍士兵受到了鼓舞,士氣高漲。德軍再次進攻,收獲不大。局勢好像再次滑向過去熟悉的僵持狀態。

2月24日,第四天,戰況突然發生改變,法軍戰線開始崩潰。法軍在這一天遭遇一系列的災難,第一個災難發生在黎明前。此前,德軍一直從默茲河東岸向薩莫尼厄(Samogneux)發動進攻,這個地方在考斯林地東南4英裏(約6.5公裏)的地方。2月23日晚,一組法國士兵在薩莫尼厄外圍被德軍擊敗,於是逃離了薩莫尼厄城。他們對每一個遇到的人說,薩莫尼厄城已經落入德軍之手。這是個錯誤信息。實際上,該城還在法軍手裏,但附近的法軍指揮官向上級報告,薩莫尼厄城陷落了。有一位將軍命令反擊,但另有一位將軍命令炮火轟擊。

午夜,法軍開始轟擊,炮彈落在還留在薩莫尼厄城裏的法國守軍和趕去營救的法軍頭上。早晨4點鐘,德軍占領了薩莫尼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