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旋渦(第6/8頁)

6月23日,早晨5點鐘,德軍步兵發動進攻,突破了法軍的中心防線。貝當獲得這個消息後,覺得數百門大炮有可能落入德軍之手,他決定放棄默茲河東岸。法軍開始在凡爾登的街頭挖戰壕、設路障。

但是,德軍的代價也是慘重的,由於攻擊面較窄,兩側都受到法軍炮火的大力殺傷,天上有空中掃射。德軍前鋒部隊離凡爾登前面最後一道山梁的頂點只有1200碼(約1100米),但是他們再也無法前進一步。像這樣恐怖的戰鬥持續了兩天後,德軍不得不放棄。失敗的原因就是缺少兵力。幾天前,像雪片一樣的電報湧向法金漢,詳細報告東南戰場的緊迫局面,法金漢別無選擇,從凡爾登抽調軍隊乘火車去加利西亞。也許,只要法金漢多留一個師的兵力投入攻擊蘇維堡壘的戰鬥,結局將大不相同。布魯西洛夫的戰績之一,就是拿走了法金漢手中的最後一個師。

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法軍幾乎沒有能力堅守陣地。在最危急的時刻,霞飛把為索姆河戰役留存的4個師派往凡爾登,這個決定反映了他對局勢的判斷。各個戰場都充滿了恐慌,部隊調動就像瘋狂一般。康拉德曾命令將意大利戰場的8個師的兵力調往加利西亞。法國總理阿裏斯蒂德·白裏安親自跑到黑格的總部,乞求他立刻發動索姆河戰役。不知道他使用什麽樣的有說服力的乞求,黑格下午就開始炮轟德軍陣地。當貝當電話告訴霞飛他正從默茲河東岸撤出大炮時,霞飛告訴貝當索姆河戰役立刻開始,命令他不許後退。貝當服從了命令,但是霞飛不知道以多麽神奇的速度拿走了壓在貝當身上的壓力。

即使法國人失去凡爾登,法國人付出的代價也並不高;即使德國人奪取了凡爾登,德國人也沒有贏得多少。凡爾登是一條死路。法金漢繼續轉移部隊和大炮去東線。

對法國人來說,凡爾登戰役這場噩夢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但是,另一場截然不同的噩夢剛開始,那就是索姆河戰役。

背景:德國的猶太人

德國猶太人有漫長的歷史,但當大戰進行到一半時發生了巨變。德國猶太人在1916年之前的歷史,基本上是一部不懈追求的歷史:他們希望被德國人接受;希望能融入德國社會;希望官方和民間能承認猶太人是像基督徒一樣的好公民,從而獲得公平的待遇。1916年之後,許多猶太人放棄了這樣的希望。

在大戰中,有10萬德國猶太人參軍。但是,大戰給德國猶太人帶來的變化,遠不及德國政府改變對待猶太軍人態度帶來的變化大。具體說,德國戰爭部在10月份進行人口普查,統計每個軍隊單位有多少猶太人,有多少猶太人被征召,有多少猶太人退伍,有多少猶太人不合格。

這次人口普查,使猶太人社會感到震驚。所有的猶太人都在問:為什麽?大戰開始時,許多猶太自願者在積極報名參軍,有錢的猶太人買下了數百萬馬克的國債,猶太工業家和科學家為提高德國的戰爭實力做出巨大貢獻。為什麽挑選猶太人進行調查?許多猶太人的回答是:猶太人對德國的忠誠毫無價值,希望德國人給予信任是愚蠢的。

我們可以說,德國在大戰開始的時候充滿了反猶太主義文化。但是,這種說法解釋不了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區別。那時整個西方世界充滿了反猶太主義,幾乎所有社會階層都抱有一個公開的偏見:猶太人與眾不同,猶太人給社會帶來問題。德國並不是反猶太主義最盛行的國家。俄國最盛行反猶太主義,俄國禁止猶太人成為國民,把猶太人視為安全威脅,在大戰開始後給予猶太人不公道的待遇。法國對待猶太人比俄國稍好一些。相比之下,英國是寬容猶太人的模範。但是,總體上看,各國都歧視猶太人,只是歧視程度有所不同。在大戰期間,幾乎所有國家都發生了針對猶太人的暴行。

德國政府的虛偽導致德國猶太人的情況特別復雜。早在1812年,拿破侖戰爭的高潮期,普魯士國王就頒布解放法令,給予猶太人公民待遇。這個法令在比較小的範圍裏獲得實施。猶太人不允許擔任軍官,不允許擔任政府官員,不允許擔任法官。德國人有一個理由,基督國家的基督公民不應該接受猶太人的命令。

1869年,處於統一戰爭期間的德國頒布一項法律,規定政府任命與宗教無關。表明上看,這個法律意味著,猶太人能從事任何職業,合格的猶太人能參軍。實際上,這個法律毫無效力。無論猶太人申請什麽職位,總有理由選擇別人。德意志帝國成立後,猶太人的狀況更差,排斥猶太人成為非官方的政策。

普魯士的猶太問題最具典型意義,因為容克貴族認為國家是他們的。如果一個人不是容克,他肯定是一個局外人。在19世紀最後10年中,柏林發生許多迫害運動,占德國人口三分之一的天主教徒受到迫害,追求民主的社會民主黨人受到迫害,波蘭人受到迫害。毫無疑問,普魯士也迫害猶太人。所有這些社會人群被有計劃地排除在外。一個上進的年輕人,就因為他有一個社會民主黨人的親戚,他幾乎就不可能有任何獲得提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