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索姆河戰役

我們只需開槍,裝彈,再開槍,再裝彈。他們成百地倒下。我們不需要瞄準,朝著他們就射。

——德國機關槍手

如果可以純粹依靠兵力優勢和炮火優勢贏得西線的戰爭,索姆河戰役就應該是西線的最後一仗。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兵力優勢遠遠超過德國人。英法的炮火也比德國人的猛烈,有制空權,英國兵和法國兵擁有現代工業經濟所能提供的所有手段。

索姆河戰役是1915年底提出的,當時英、法、俄、意決定在歐洲戰場所有前線發動一系列進攻,索姆河戰役是其中之一。但是,索姆河戰役的展開卻是個漫長的過程。整個1916年上半年都用來準備大量的武器彈藥、運送基欽納在1914年征募的新兵到歐洲戰場、修建陣地工事(新道路、新鐵路、新通信線路),因為英法只有這樣做準備,才有機會徹底制伏敵人,將僵局迅速轉化為全面徹底的勝利。

根據原計劃,索姆河戰役擔任主攻的是法軍,霞飛的40個師充當主力,英國起輔助作用。但是,1916年上半年發生了許多戰場劇變——先是凡爾登戰役,後來是那拉奇湖戰役,最後是康拉德進攻意大利、布魯西洛夫攻打加利西亞。這些劇變改變了各國的兵力部署。凡爾登戰事越拖越長,絕大部分法國部隊都遭受到了法金漢設計的屠殺機器的摧殘。隨著被德軍重創的部隊變得越來越多,霞飛逐漸發現已經無力集結起他曾承諾的兵力的一半。那拉奇湖戰役導致俄軍中部戰區、北部戰區的指揮官處於意志崩潰狀態;康拉德的特倫蒂諾戰役使得意大利無法開展夏季攻勢;布魯西洛夫的進攻使俄軍南部戰區處於無力再戰的狀態。

只有英軍處於完好狀態。在協約國的所有指揮官中,唯有黑格感覺到還沒有打仗似的。雖說黑格在這段時間沒有打仗,但他並沒有閑著。他在1916年上半年做了兩件事:其一,他準備在佛蘭德斯發動攻擊,他計劃與皇家海軍一起奪取比利時的海峽港口;其二,他準備參加霞飛策劃的索姆河戰役(他原來不願意參加)。被稱為“基欽納軍”的英國部隊抵達歐洲大陸,他們輪流著做兩件事,其一是在安靜的前線巡邏,其二是在模擬敵人戰壕上進行攻擊訓練。6月,黑格在索姆河前線已經有50萬兵力。運來許多新火炮,炮彈堆積得像山一樣高,有些炮彈來自美國,還有一些炮彈由勞合·喬治的軍需部制造。與大炮和炮彈一起運來的還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現代戰爭的配套設備。電話線有700英裏(約1125公裏)長,為了防止德國人破壞電話線全都埋進了地下。120英裏(約195公裏)長的輸水管向部隊供水。由185架飛機組成的10個空軍中隊也組建好了,不僅用來對付德國新型福克戰機(其性能有突變),還用於為英國炮兵做空中偵察。隧道掘進機用來在德軍戰線地下挖洞,安放炸藥。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施工的效率之高出乎人們的預料。黑格是所有這些作戰準備工作的總負責人。

黑格還需要負責制訂進攻計劃。然而,計劃工作最容易產生矛盾。黑格在夏季來臨時有18個師在索姆河前線,其中的三分之二用於組成一個新的第四集團軍,由自大戰開始就參戰的亨利·羅林森將軍指揮。羅林森出身步兵,是索姆河前線將領中唯一出身不是騎兵的人,他與黑格在如何打索姆河這一場戰役上有極為不同的看法。黑格想要來個突破戰。他相信自己的大炮不僅能削弱還能摧毀德軍防線。他還相信英國步兵能在幾乎不受阻礙的情況下突破德軍防線,在步兵清除了前進道路後,數萬英國騎兵就能沖人開闊的田野,向北偏轉,將德軍的整個防禦體系打亂。

羅林森與黑格不同,他實際上很像法金漢。羅林森總結了西線一年半的僵局,結論是西線突破不可能,企圖突破只能帶來沒有必要的痛苦損失。他選擇消耗戰,就是要少征服土地(索姆河前線實際上沒有戰略地位重要的目標),盡可能多地殺傷德國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偏向采用“咬住不放(bite and hold)”策略,這個策略其實就是法金漢發動凡爾登戰役的初衷。這個策略需要為每次進攻設定非常有限的目標,只需占領能引發敵人發動反攻的陣地即可,然後用炮火消滅敵人的進攻部隊。羅林森與黑格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仗都打起來了,他倆仍然不清楚這個戰役要幹什麽、怎麽幹。

雖說第四集團軍的士兵渴望參加戰鬥,但是對戰爭的了解程度不多,因為他們剛結束為期18個月的訓練。黑格不覺得他們缺少戰鬥經驗有什麽不妥。在這方面,他有些像凡爾登戰役開始時的法金漢。黑格手中有1500門大炮,在18英裏(約30公裏)長的英國遠征軍的戰線上,每17碼(約15米)就有一門大炮。英軍和法軍加起來共有大炮:輕型1655門、中型933門、重型393門。德軍有大炮:輕型454門、中型372門、重型18門。黑格的自信心很高,他相信,在英國步兵爬出戰壕之前,英軍的猛烈炮火就能把德國防線打得癱瘓。他的這種自信自上而下傳遞著。“你們不用拿步槍,拄著拐杖就行了,”一名下級軍官告訴他的士兵,“當你們到達賽普韋(村莊名,第一天的攻擊目標)的時候,你們肯定會發現那裏的德國人都死了。連一只活老鼠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