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計劃(第2/6頁)

新防禦體系中第一道真正的防禦線離後方相當的遠,大約在碉堡群後1英裏(約1.6公裏)的地方,這樣敵人的迫擊炮和輕型炮火就轟擊不到了。第二道防禦線再往後1英裏(約1.6公裏)遠,後備部隊所處的地方比第二道防禦線還要接近後方,這樣敵人的大多數炮火就難以造成威脅。一旦前方出現機會,後備部隊可以隨著發動反攻。於是,新防禦體系很有彈性,其設計目標是把敵人吸引進幾英裏深的屠殺帶,此時的後備部隊已經全無傳統後備的含義,而是一支打擊力量,一旦發動進攻的敵人出現力量衰竭的情況,後備部隊馬上出動最大限度地攻擊敵人的弱點。

這就是魯登道夫為西線制訂的1917年作戰計劃。這個計劃有許多優點,但是存在一個短期風險——協約國有可能在德軍撤退中發動進攻。這個風險很大,所以魯登道夫也有些遲疑,最後還是命運幹預才催促魯登道夫下定決心。

2月初,德國人截取了一份從意大利外交部給彼得堡的電報,解碼後才知道這是一份重要電報。這份電報給了德國人一個壞消息,不過這個壞消息並非意料之外:英國人和法國人準備在西線發動進攻。這是一次巨大的進攻,比索姆河戰役還要大,有100多個步兵師參戰。但是,這份電報也告訴德國人一個好消息,一個確實很好的消息,這次大進攻不會在4月份之前展開,這給德國人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德國人不僅能完成建築新防禦工事的任務,還能完成調兵遣將的任務。德國人甚至有時間培訓士兵如何使用新的防禦體系。2月4日,魯登道夫命令開始撤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實際上是5天後才真正開始。

興登堡戰線成形後,人們發現“戰壕戰”這個詞太粗陋,難以與可怕的興登堡戰線相配。興登堡戰線以戰壕開始,但是戰壕裏沒有士兵把守。戰壕有10英尺(約3米)深,12英尺(約3. 5米)寬,是坦克的陷阱,是步兵可怕的障礙。戰壕後,大約有5行帶刺的鐵絲網,每行鐵絲網都有5英尺(約1.5米)厚,兩個人那麽高,行間距有20碼(約18米)。其後是碉堡,每個碉堡中有兩挺機關槍。在碉堡之後,就是第一道防線,它給予進攻之敵火力打擊,這道防線比碉堡要危險多了,因為它由地下的蜂窩狀的暗室、暗道組成,上面覆蓋著7碼(約6.5米)厚的泥土,大炮也難以將其摧毀。再往後,在敵人的炮火轟擊不到的向後傾斜的山坡上有兩排大炮。至此,防禦戰的水平被提高到一個新層次。這樣的防線幾乎沒有弱點。這個設計表現出魯登道夫的驚人之處,他有宏大的抱負,充沛的精力,隱藏著巨大的野心。這個設計還反映出他的特征,他膽敢讓整個德意志帝國服從他的意志。

英國、法國把進攻拖延到4月,直接為德國實現其新防線提供了條件。

協約國1917年的戰爭計劃的策劃過程與1916年的策劃過程類似:在霞飛尚蒂伊的城堡中匯集大量協約國軍隊的高層指揮官,這些將軍們渴望恢復攻勢幹掉德國人。這次會議於11月15日召開,英國、法國、俄國沒有花費多少力氣就同意同時展開進攻。他們還同意進攻從5月份開始,這樣風雪不會影響東線的作戰,意大利軍隊也容易跨越阿爾卑斯山。法國將軍羅伯特·尼韋勒此時已經是巴黎的公眾人物,凡爾登戰役最後階段的英雄,他提出舍曼代達姆進攻計劃,時間是2月份,但他的計劃被眾人擱置在一邊。

這次戰爭策劃會議又重復了前一次會議的失敗,究竟英國軍隊應該在何處發動進攻,指揮官們沒能形成一致的意見。像過去一樣,黑格想在佛蘭德斯發動攻擊,地點就在伊普爾老戰場,目標還是奪取比利時的海港(皇家海軍的心愛目標,具有不可爭辯的戰略價值)。霞飛再一次要求英國的重心向南移,接近或者就在索姆河老戰場。霞飛的意見再一次勝出,原因還是法國承諾提供大部分進攻的兵力。不過,會議還是存在一些細節爭執,這些細節將會拖到未來才做決定。將軍們基本上對會議結果滿意,即使是黑格也感到樂觀。當時還擔任戰爭大臣的勞合·喬治到達尚蒂伊的時候,討論已經接近尾聲,會議已經形成決定。勞合·喬治已經嬗變成英國最堅決的好戰者,擁護不惜任何代價獲得戰爭勝利。但是,他此時對西線的傷亡情況感到驚駭,他認為這麽高的傷亡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值得,他非常不滿意。當他發現軍界人士沒有能力提出任何有別於過去打仗方式的新建議時,他變得狂怒不已。他認為這些人還是在緊緊地抱著“不可避免地導致災難的遺產”。然而,此時此刻,他無可作為。

在年終前的6周時間裏,局勢發生驚人的變化。勞合·喬治成為英國的首相。霞飛倒下了,羅伯特·尼韋勒取而代之。突然,尚蒂伊會議的決定不再有重要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