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帕斯尚爾戰役(第5/6頁)

一名在戰場上負責偵察的澳大利亞軍官說:“斜坡上布滿了死屍,有德國人的,也有我們的。我鉆進一個碉堡,發現大量死屍。出來後,我又小心進入下一個碉堡,發現有50個來自曼徹斯特的英國兵還活著。我從來沒有見過受損如此嚴重的部隊,士氣非常低落。他們在碉堡後面蜷縮著,處於極度的疲憊和恐懼之中。德國人一整天都在射殺他們,已經有57人被殺,死去的和即將死去的堆放在一起。傷員很多,沒人照顧,極度虛弱,他們呻吟著,抱怨著……有的傷員已經待在那裏四天了。”那軍官繼續偵察,他發現另一掩體,裏面有“24個傷員,2具德國兵屍體,外面有6具德國兵屍體,屍體處於不同程度的腐敗。惡臭難忍……天亮了,我的周圍20碼(約18米)內有40具死屍,整個峽谷裏到處都是死屍”。

加拿大人被挑選為主攻,這支部隊的指揮官阿瑟·柯裏(Arthur Currie)有顧慮。他預測占領帕斯尚爾將給他帶來1.6萬人的損失,但他並沒有拒絕執行命令。他率領部隊在10月26日發動進攻,遭受慘重傷亡,但也造成德軍同等嚴重的傷亡。他的進攻在還沒有攻下帕斯尚爾嶺的情況下被迫停止了。加拿大部隊4天後再次發動進攻,結果一樣。除了其他的磨難外,士兵們在帕斯尚爾戰役中缺少飲用水。運水和運炮彈一樣困難,四處都是沼澤,沼澤布滿了廢物和死屍,有人的,也有動物的。

歐洲另一戰場此時正燃燒著烈火,意大利前線的流血規模自1915年開戰以來,突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意大利軍隊的總司令路易吉·卡多爾納又發動了兩次伊松佐戰役,一次在5月,另一次在8月,他在這兩次戰役中損失了28萬人。奧地利軍隊在兩次戰役中也遭受了駭人聽聞的損失。雙方都在尋找同盟的幫助。兇暴的卡多爾納,簡直就是穿著制服的野獸,他虔誠執行一種殘忍的懲罰制度,對那些戰果令他不滿意的部隊,每10個人中,他要槍殺1個。此時,他害怕俄國崩潰後奧匈軍隊可以全力對付意大利,於是向英國和法國求援。但是,英法除了繼續輸送炮火外,不願派兵增援。奧匈帝國年輕的皇帝卡爾在聽到他的參謀(此時康拉德已經被降級)說奧地利人難以抵禦卡多爾納的進攻後,向魯登道夫求救。被拒絕後,他轉而向德皇威廉求救,德皇威廉答應幹預。德軍派遣了一名將軍前去意大利前線進行評估,評估報告說奧地利人確實處於能力的極限狀態,於是魯登道夫在猶豫之後還是創建了德國第十四集團軍,這支軍隊的士兵、大炮、飛機都來自波羅的海諸國、羅馬尼亞、阿爾薩斯、洛林。他讓老將奧托·馮·比洛做這支軍隊的司令官,軍隊向南運動,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小的代價把意大利的局勢穩定住。

這個決策的結果就是卡波雷托戰役(Battle of Caporetto),也就是第12次伊松佐戰役,德奧聯軍於10月24日向意大利軍隊發動進攻,很快發展成為一次意義深遠的勝利。德奧聯軍共有兵力33個師,迎戰對面的41個意大利師,在第一天中向前推進了10英裏(約16公裏),意大利軍隊後撤,卡多爾納企圖重組進攻,但後撤很快演變成慌張地逃跑,數十萬意大利軍隊投降。比洛命令部隊進攻時不要超過塔利亞門托河(Tagliamento River),這條河在伊松佐河的西面,向南流入亞得裏亞海。但是,比洛的部隊很快達到預定目標,繼續追擊敵人。羅馬政府垮台,卡多爾納被解雇,意大利軍隊不斷逃竄,直到皮亞韋河(Piave River)邊才止步,此時他們已經離塔利亞門托河20英裏(約32公裏)遠,意軍停下腳步在那裏構築新的防禦線。有兩個條件對意大利人有利,一是德國人因疲憊而停止追擊,二是冬天的降雨到了。比洛在70天內前進了80英裏(約130公裏),把南部前線縮短了200英裏(約320公裏),這是極為關鍵的戰果。意大利軍隊在向皮亞韋河撤退中,傷亡了總共有32萬人,包括26.5萬俘虜,為了防守皮亞韋河,意大利軍隊又損失14萬人。從戰術角度看,卡波雷托戰役是一次非常壯觀的勝利,南部前線的戰爭似乎因此而結束。但是,戰爭實際上還在繼續。這次戰役引發羅馬政府和意大利軍隊進行大改組,更有能力的領袖上台。粗暴虐待士兵破壞意大利軍隊士氣的行為被中止了。重組後的意大利軍隊繼續威脅同盟國。

直到11月6日,沒有多少作戰經驗的加拿大部隊才基本上把德國人趕出帕斯尚爾嶺,戰鬥如同噩夢似的難以忍受,黑格隨後宣布勝利。正如柯裏預測的那樣,加拿大部隊傷亡了1.6萬人。最後的進攻4天後展開,加拿大人鞏固了自己的陣地,第三次伊普爾戰役結束。在3個月余1周的時間裏,協約國軍隊前進了4.5英裏(約7公裏),占領了一些陣地,黑格稱之為對1918年的戰爭能起到極好作用的起點,但是另一些較冷靜的將軍認為這些陣地毫無價值。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法國大約一共傷亡了25萬人,德國的傷亡情況類似。德軍投入了118個師,許多師都消耗光了。英軍此時比德軍擁有更多兵力,投入了43個師,法國投入了6個師。這次戰役使雙方都感到筋疲力盡,英國遠征軍的受損狀況幾乎與法軍在舍曼代達姆戰役結束時的狀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