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糾纏不清的結盟(第3/6頁)

勞合·喬治繼續羞辱對方,他任命威爾遜接替羅伯遜為皇家總參謀長。(這份工作一開始讓普盧默做,但普盧默拒絕了,原因很可能是普盧默對羅伯遜所受的不公正待遇感到憤慨。)於是,整個過程好像是一場大陰謀。威爾遜給這出鬧劇增添了一個結尾,他任命一名易受他控制的年輕將軍為最高戰爭委員會的代表。羅伯遜被遣送回國,任務是管理英國國內的軍隊。至此,一位英國最有才華的將軍從此失去了為大戰服務的機會。羅伯遜本人反倒沒有多少遺憾,他給黑格寫信說:“我厭惡了這充滿死亡的生活。”

黑格采取最簡單的辦法向南延長戰線:命令右翼的指揮官休伯特·高夫將其部隊向南展開,覆蓋額外的25英裏(約40公裏)戰線。這種辦法有一個優點,黑格的左翼將不受拖累,黑格仍然認為德軍會在自己的左翼發動進攻。這個判斷並不愚蠢。黑格與魯登道夫有類似的判斷,英軍鄰接海岸的部分是比較難以防守的,如果失去法國東北部的海港城鎮意味著無法挽回的損失。黑格沒有預見到的情況是魯登道夫將因天氣問題選擇其他地點發動進攻。高夫很快報告了他發現的問題,由於他的防線過於薄弱,已經處於危險的境地。他接收的法國陣地處於準備不足的狀態,許多地方沒有後方防線。

高夫的第五集團軍是英國遠征軍中最小的,此時被迫利用14個師的兵力防守52英裏(約85公裏)長的戰線。他北面的兩個集團軍各有16個師,一起防守61英裏(約100公裏)長的戰線。高夫開始抱怨,要求增加兵力,也要求增加勞工來改善工事。但是,他沒有獲得響應。黑格有自己的判斷:德軍很可能不會在右翼發動進攻;一旦德軍來襲,高夫有足夠的空間向東北撤退,讓南面的法軍填補空缺。黑格此時不知貝當已經收到指令,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法軍不是去救英軍,而是退守巴黎。

此時,德國人也因意見不合、前途不測而陷入混亂之中。米夏埃爾計劃的準備工作進展順利,魯登道夫決定在3月21日開始進攻,這是可能發動進攻最早的日子,但是,將軍們和政治家們卻忙於爭論如何結束東線戰爭,結束的條件是什麽。這引發魯登道夫與馬克斯·霍夫曼之間的分裂,霍夫曼或許算是德軍中最聰明的人,有可能是德軍中最有前途的將軍,新近被提升為少將軍階。元旦,霍夫曼從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談現場回到國內參加德皇的樞密院會議,外交大臣庫爾曼邀請他吃午餐,德皇威廉也加入他們一起吃。德皇問霍夫曼對德國應該如何作為戰勝國要求戰爭損失賠償的看法。霍夫曼記得魯登道夫曾要求軍官在不征求他的意見之前不能與德皇交談的禁令,於是他想避免回答。在德皇的堅持下,他服從了,畢竟每一名德國軍官都曾宣誓效忠德皇。由於他的觀點與魯登道夫的想法完全不同,他解釋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在東線長期控制大量領土意義不大。雖說調整與波蘭的邊界有軍事意義,但是吸收大量非德意志人口只能帶來沖突。

午餐後,霍夫曼給魯登道夫打電話,想解釋一下剛發生的情況。他沒有找到魯登道夫:魯登道夫正在路上,他要趕來參加德皇的樞密院會議第二天的會議。會議開始後,德皇發表大段講演指責對俄國有太多領土要求是一種失策。由於德皇明顯缺少進行這類判斷的能力,他驕傲地宣布他在這件事情上獲得一位其個人能力不容置疑的將軍的擁護,這位將軍就是馬克斯·霍夫曼。魯登道夫當時的樣子就像患中風似的。他很快把霍夫曼解職了。

魯登道夫在處理東線問題上缺少遠見,他只能看到俄國已經沒有能力保護自己,他把這點看作德國主宰柏林以東世界的機會。但是,他沒有看到這樣做的危險,剝光俄國的領土正好告訴協約國其他成員和平談判無法結束戰爭。協約國會更加相信德國的目標就是要毀滅敵手,主宰歐洲。這些擔憂對魯登道夫來說毫無意義。他就是要毀滅歐洲的敵人,不惜任何手段。霍夫曼反對他,庫爾曼反對他,首相赫特林也反對他,庫爾曼和赫特林都要求他保持克制。庫爾曼有一個特別的見解,如果滿足了魯登道夫的欲望,德國和俄國將永遠都是敵人。他希望建立一種戰後友誼的基礎,這種基礎不應該因為俄國被嚴重地削弱而不存在了。他希望德國能表現出寬大的姿態,鼓勵英國進行和平談判。

德皇的樞密院會議後一周,伍德羅·威爾遜在美國議會發表講演時提出著名的“十四點”,它們是美國理想主義的最高戰爭目標:所有民族自決,公開盟約,公開簽署,還有許多在實踐中無法實現的目標。有一點很清楚,美國總統在準備這份講演稿前沒有與盟友商量,這很符合他的性格。美國的盟友對美國總統的某些話表示滿意(呼籲恢復比利時獨立、建議阿爾薩斯和洛林回歸法國、奧匈占據意大利的土地要歸還),但是他們對他的另一些話感到吃驚和困惑,不打算嚴肅對待。當柏林聽到這番講演後,魯登道夫的位置得到加強。未來的和平使者威爾遜表示類似於比利時這樣的困難問題,甚至類似於阿爾薩斯和洛林這樣的問題,不應該是談判內容,他的這個說法為魯登道夫堅持戰爭必須進行到底的論斷提供了新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