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米夏埃爾計劃(第3/8頁)

英軍潰退了,原因有幾個,濃霧是其一,震撼靈魂的炮火是其二,德軍沖鋒部隊跟隨彈幕炮擊前進的速度之快是其三。德軍很快侵占第一條防線,許多英軍士兵被殺,或被俘,或逃跑。在戰線的中心,朱利安·賓的部隊倔強地堅守著福萊奎爾斯(Flesquieres)突出部,這個地方是英軍在去年康布雷戰役中奪取的突入德軍戰線陣地。此時,高夫的部隊已經後撤,這個突出陣地有被德軍切割掉的危險。高夫的部隊不僅撤出第一條防線,而且後撤過第二條防線,盡管如此,他仍然沒有找到可以防守的陣地。一名年輕的德軍突擊隊員在家信中寫道:“我們用火焰噴射器攻擊英國人的防空洞,濃煙驅趕英國兵出來,我們抓住第一批戰俘。他們嚇得發抖。我們向前推進,沒有遇到阻力。我們越過第二個防空洞,到達鐵路線。英國人在斜坡上挖出一個戰地郵局,在它前面有一些波紋鐵皮建成的小屋。這些小屋是他們的廚房、餐廳等。我們立刻襲擊了廚房。英國人在廚房裏還有的東西讓我感到驚奇。爐子還有亮光,熏肉噝噝作響,一塊牛排放在桌子上……我們的背包都裝滿了。每個人拿了一份英國人的野戰口糧。第二個小屋是餐廳,我們發現大量的英國香煙。每個人都抽了煙……在村子的進口,我們發現一個機關槍隱匿處。我們想把機關槍搬走,但前面有太多的帶刺鐵絲網,有可能傷著許多人。天氣還是煙霧彌漫,我們的炮火不能提供幫助,於是放棄了,繼續向前走。”

由於高夫的部隊努力保持一條連續的戰線,所以部隊後撤必然使得戰線越拉越長。到那天結束時,戰線又延長5英裏(約8公裏),這是一個令人極其苦惱的事實。至此,胡蒂爾的部隊已經占領了高夫的所有陣地,包括高夫的炮兵陣地。為了保護部隊,高夫命令部隊趁著天黑後撤10英裏(約16公裏),轉移到他身後可以利用的自然屏障索姆河一線,索姆河在此地段沿南北向緩慢流過,與克柔仔運河(Crozat Canal)相連。

德軍繳獲了數百門高夫的大炮,取得了自西線開戰以後從來沒有過的好戰績:突破了敵人的戰線,進行到一塊無人把守的地區。但是,這樣的戰績只是在戰線的南面取得,魯登道夫不僅沒有這樣的計劃,也沒有這樣的需要。那天晚上,他在考慮下一步計劃時意識到戰局比較復雜,難以形成清晰的勝利或失敗的判斷。盡管有些部隊戰績輝煌,但是他們的戰績都是計劃外的。按照計劃,處在德軍的右翼的比洛應該深深地刺穿英軍防線,然後朝著阿拉斯猛刺過去,這個戰況沒有出現。德軍右翼的霧較淡,霧氣蒸發得也較快,右翼炮擊效果不如布魯赫米勒所負責之處的炮擊效果要好,右翼步兵在攻擊英軍第二條防線時陷入僵持狀態。

中路的德馬維茨戰績較好,但好的程度有限。所有的好戲都發生在左翼,胡蒂爾和布魯赫米勒親自到場實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戰術,以極高的效率取得戰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魯登道夫只有數目有限的後備部隊。如何使用這些突擊士兵,使之發揮最大效能,是他所面臨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個。如果按照原計劃執行,他就需要增援比洛,力求在右翼突破。類似的決定,黑格或法金漢都曾做出過,歷史上還有更多的人也曾做出過。這類指揮官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企圖通過增加兵力的辦法實現轉敗為勝。如果魯登道夫增援比洛,他就成了這類指揮官中的一員。魯登道夫決定采取不同的對策。他調遣6個最好的師去增援胡蒂爾,沒有給比洛援兵。這個決定與德軍的新戰術保持一致,就是要擴大勝利,而不援助失敗。然而,這個決定同時暴露出魯登道夫缺乏進攻重點的致命問題。如果胡蒂爾繼續前進,他的部隊將如同進入一塊索姆河戰役產生的廢墟之地,也如同進入一塊德軍在後撤向興登堡戰線時采取焦土政策產生的廢墟之地。在廢墟中行軍,士兵的體力會很快消耗得精疲力竭,德軍將陷入難以前進的狀態,這也許還算是最好的情況。魯登道夫的作戰部主任,曾極力要求他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沒有人在此時此刻站出來說明繼續讓胡蒂爾前進的目的何在,甚至魯登道夫也沒有給予說明。比洛、德馬維茨從一開始就有清晰的任務,但胡蒂爾卻沒有相對清晰的目標。他的驚人進展引發了一系列問題:胡蒂爾的下一個目標應該是什麽?他占領的陣地有什麽實際價值?他面前有待被占領的大片土地有什麽實際價值?德軍無法回答這一系列問題,這種形勢暴露了米夏埃爾計劃在第一天右翼失利後正在失去其內在的目的性。“我們把敵人防線撕了一個洞,”魯登道夫在面對別人的質疑時說,“其他的事情順其自然。”現在,雖然所獲得的洞不是他原先想要的洞,但還是一個洞,於是他的下一步就是想跳進洞中去。無論他的最終決定如何,他的決定已經稱不上是什麽戰略了。驅動他的更像是不可抵禦的信仰之力——盲目地希望有某件好事將以某種不知道的方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