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絕對復雜的遊戲(第3/7頁)

截至早上10點,德軍占領了高地。他們不僅占領了凱默爾山,而且趕走了防守的士兵,在敵人的防線上打開一個大缺口。德凱特山是一個更有價值的目標,就展現在德軍面前。但是,魯登道夫已經對出乎意料的勝利變得異常警惕,他害怕這些勝利把德軍拖入毫無價值的地區,於是他命令德軍占領凱默爾山後停止進攻,原地待命。德軍在原地等到了一整天,浪費了已經落入他們之手1918年最好的機會。當晚,英軍後備部隊從後方及時趕到把缺口補上。隨後,又有更多的部隊趕來,使德軍無法恢復進攻。德軍又犯了一次類似於未能及時進攻亞眠的錯誤。德軍在該地區的集團軍總參謀長庫爾將軍後來說,如果德軍能占領德凱特山,英軍則陷入背部受敵狀態,不僅會被迫放棄伊普爾,而且會放棄伊瑟河沿岸的陣地。如果發動這次進攻,大部分魯登道夫想在佛蘭德斯實現的目標都能得以實現。但是,他指揮下的德軍再次沒有了目標,並被禁止行動。

魯登道夫又進行了一次努力。4月29日,利斯河谷,他派遣第四集團軍及其後備部隊發動對卡塞爾(Cassel)的進攻,占領此地便可遙望敦刻爾克海港。戰鬥異常血腥,德國人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喬其紗攻勢因這次失敗而終止。

魯登道夫的處境比他發動米夏埃爾攻勢之前還要差。他仍然認為有可能在佛蘭德斯消滅英國遠征軍,並且認為這是取得勝利的關鍵,但喬其紗攻勢把英、法的後備軍隊吸引回北方,他必須再次想辦法將這些後備部隊引走,才能在佛蘭德斯發動一次新的致命打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決定進攻香巴尼附近的蘭斯,法軍因後備部隊調動,在此地形成一個兵力較薄弱的部分。他派遣布魯赫米勒的炮兵和所有剩余的步兵師乘坐火車去邁克爾攻勢的東部戰場,皇儲威廉在很久之前就準備在那裏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但是,魯登道夫此時已經沒有年初時那麽充足的兵力。自米夏埃爾攻勢開始以來,他的傷亡高達35萬人,西線戰場每十個德國士兵就有一個傷亡。有5萬精英士兵被殺,德國已經沒有兵源補充同等質量的士兵。有100多個師參加戰鬥,所有的精英師均在其中,大多數師損失嚴重。魯登道夫在他的《戰爭文集》中寫道:“明顯感覺到匱乏和平時期培養的軍官。他們一直是國家道德力量的儲備。”他是在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他的“匱乏”,實際上是表示滅絕的意思。

幸存下來的部隊士氣消沉,因為痛苦的折磨沒有換來希望中的勝利。盡管英軍和法軍的傷亡情況也很可怕,但美國軍隊大規模到達法國:3月份8萬人,4月份11.8萬人,5月份24.5萬人。雖然美軍此時還未取得戰果,但一些訓練較好的部隊已經成為福煦的後備部隊,時刻準備著上戰場。

訓練美國士兵能上戰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1916年的時候,美軍的規模比英軍在索姆河戰役的傷亡人數還要小,比法軍或德軍在凡爾登的傷亡人數也要小。美軍非常缺乏高級軍官,美國宣戰後,所有的美國步兵師都由志願兵和征召入伍的新兵組成,每個師有2.7萬人,比歐洲軍隊中的常規師大2倍,美軍這樣做是為了節省所需軍官的數量。

美國戰爭部在派遣美軍第一師匆忙奔赴法國後,把其余部隊留在國內培訓。隨著大量美國士兵跨越大西洋,如何部署美軍便成了一個爭論話題。協約國的指揮官都希望把美軍吸收入自己的部隊之中,其中英國表示出最強烈的願望。潘興斷然拒絕了他們,這位以沉默自信的美軍指揮官與歐洲人想象中的美國人截然不同。他明確地告訴歐洲人,美國遠征軍必須在完成準備工作後才投入戰鬥。美軍是一支自治軍隊,在英軍和法軍之外獨立作戰。首先,他需要給即將上前線的美軍更多的培訓。

其次,他要決定在何處部署美國遠征軍。戰線的北面是英軍的主陣地,美軍將不會部署在那裏。香巴尼地區是通往巴黎的必經之路,由貝當的法軍防守。剩下的是東面,就是凡爾登以南地區。潘興對這個地區比較滿意:如果能在這個地區突破德軍防線,占領鐵路中心麥茨,德軍將嚴重受損。他在洛林地區的肖蒙(Chaumount)建立自己的總部。美軍第一師就在附近接受訓練。隨著更多美軍士兵到達,第二師也集結完畢。美軍的士兵住在谷倉裏,軍官寄居在有空閑臥室的農夫家中。在潘興的中層軍官中有著未來戰爭的軍事巨人: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喬治·馬歇爾(George Marshall)、喬治·巴頓(George Patton)。

潘興本人並不十分了解西線的局勢,雖然他是一位有能力的決策者,但他並不是一位軍事天才。他漠視盟友給他的忠告,堅持認為戰壕戰的紀律是第一要務。他有一股新人常有的勇氣,堅持面前的戰鬥是運動戰,就是要突破和沖鋒。他忽視機關槍給他的步兵的傷害,視步槍是勝利的關鍵(他的部隊因為他的這個錯誤認識而傷亡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