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絕對復雜的遊戲(第4/7頁)

為美國遠征軍提供給養困難極大,不僅是因為遠離美國本土,還因為遠離法國的海岸線。美軍獲得三個港口卸載不斷膨脹規模的運輸船隊。法國人不願放棄對連接海港和美軍戰場之間鐵路線的控制,但是美國人最終用賄賂獲得了法國人的支持。法國人獲得300輛美國制造的機車頭,而美國人獲得幾百英裏的鐵路。

除了數十萬美國士兵外,有數百萬噸的貨物需要從海港運走。潘興在巴黎建立一個辦公室管理物資采購,委任自己的朋友芝加哥銀行家查爾斯·蓋茨·道斯(Charles G. Dawes,後來成為美國副總統)進行管理,並為他新創造了一個職位——陸軍準將,美軍到大戰結束時一共采購了1200萬噸物資,比從美國運輸來的物資還要多。美軍每天需要的物資供應都不一樣,管理工作必須高度動態,這個物資采購系統曾經接近癱瘓。管理的難度來自有大量的具體細節需要處理。比如,有一項任務是給美國遠征軍裝電話。這項任務需要鋪設2.2萬英裏(約3.5萬公裏)長的電話線,另外從法國人那裏租用1.2萬英裏(約1.9萬公裏)電話線。美國戰爭部為了響應潘興的要求,尋找到數百名能說法語的接線員,把他們征募入伍,並送到法國工作。

盡管美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準備工作,可是許多英國人在5月初的時候幾乎不知道美軍的存在,甚至連許多法國人也不清楚。在倫敦,勞合·喬治被迫派遣更多的軍隊去歐洲大陸。與此同時,他還必須向難控制的公眾表示自己絕對不漠視任何停戰機會。英國政府采取了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征兵範圍,計劃征召5萬礦工和其他工種的工人,這些人以前不符合征兵要求。外交大臣鮑爾弗5月15日在英國下院的一次講演中宣布,英國準備進行停戰談判。英國的條件只有一個,這個條件符合所有人的期待:德國必須宣布恢復比利時的戰前自治狀態和中立地位。這給了德國一個機會。但是,像德國首相赫特林、外交大臣庫爾曼這些本來可以給予正面回復的人,此時仍然處於魯登道夫的陰影下,魯登道夫拒絕任何折中方案。一周以前,德國在5月7日與羅馬尼亞簽署條約時,再一次顯示受魯登道夫支配的德國政策的本色。德國與羅馬尼亞簽署布加勒斯特條約,強迫羅馬尼亞為附庸國,再次表現出與簽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時一樣的缺乏遠見和貪婪。大部分羅馬尼亞油田被迫租借給德國99年(維也納獲得24%的份額)。

魯登道夫此時正在計劃發動兩個間隔時間很短的進攻:首先是在舍曼代達姆,然後把注意力轉移到西面,在蒙迪迪耶(Montdidier)和努瓦永(Noyon)之間的一條名叫梅子的小河附近,戰場離巴黎只有60英裏(約95公裏)遠。在這兩次進攻中,處於防守地位的都是貝當的部隊。德軍的目標是直截了當的:通過威脅法軍防線(包括巴黎),迫使福煦(包括黑格)從北面向南面調遣後備部隊。最終目標也很明顯:為在佛蘭德斯發動一次致命打擊做準備。

戰役準備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布魯赫米勒的典禮需要輸送大量的大炮和彈藥。許多步兵師也需要調動,士兵們此時異常疲憊、沮喪。法軍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

法軍有103個師的兵力駐紮在法國本土(在意大利、薩洛尼卡、中東都有法軍駐紮)。在這些兵力中,有45個師的兵力在瓦茲河(Oise)北面。即使其中有些兵力能很快地轉移到東南方面,貝當最多有60個師的兵力把守奧伊斯河至凡爾登一線。此時,魯登道夫有200個師的兵力在西線,其中有一些師曾遭受重創。凡爾登應該是法國除巴黎之外的另一個神聖大本營,此時幾乎處於無人把守狀態。貝當的部隊為準備抵禦德軍的進攻已經有幾個月了,但是難以判斷德軍在何處發動進攻。這些困難是貝當參加大戰以來最難以應付的。由於他必須與黑格共享兵力,這也擴大了他面臨的困難。

貝當還面臨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包括福煦在內的許多法軍將軍們都反對貝當的任何決定。這些人仍然相信,打仗就是進攻,而且可以不顧戰場具體情況發動進攻。他們還相信,遇見敵人進攻,唯一的應對之策就是堅守陣地直至戰死,絕不能後撤。貝當能非常開放地采用各種戰術,願意從過去的經歷中總結經驗。他們看不慣貝當的這些做法,而且把這些做法看作貝當軟弱的象征。貝當曾頒布第4號軍規,要求部隊保持具有縱深靈活性的防禦。後來,貝當再次要求部隊執行這個軍規,但他的命令再次被忽略了。此時,福煦已經被任命為新的最高軍事指揮官,他在5月4日發布一個命令,要求法軍指揮員在面對敵人進攻時不許後撤,連臨時性的後撤也不許。福煦發布這樣的命令,明顯是為了削弱了貝當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