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絕對復雜的遊戲(第6/7頁)

背景:女性

在各種大戰宣傳材料中,有一類是女護士的海報,海報中的女護士(永遠看上去漂亮、鎮靜、純潔)彎腰照顧年輕俊美的戰士(平靜、活潑,受傷很重但不致命,你看了後不會有不舒適的感覺),戰士凝視著護士,面帶感激和羨慕。

這類藝術永遠充滿了幻想。隨著大戰越來越激烈,藝術幻想越發與事實不符。在1918年的夏天和秋天,有數千名女護士在前線勇敢地為負傷的戰士提供醫療服務,但是她們所經歷的絕非浪漫。交戰雙方的傷兵像洪水一般湧入,把戰地醫院變成恐怖之地。

一名美國護士記錄道:“數以百計的傷員像洪流般湧入,場面擁擠混亂,傷員的身體蜷曲著,有的尖叫,有的呻吟,讓人感到像是見到了但丁的地獄。”有人的臉沒有了,有人的性器官被炸飛了,有人的四肢變成下垂的碎片。

德國人的情況更糟。一名德國護士在日記中寫道:“我們照顧300名傷兵,但是已經沒有藥品供應了!早晨,幾個士兵幫助我們找到一些床墊被套,因為沒有材料做敷裹,我們開始撕碎被套做繃帶。後來,我們把窗簾取下做繃帶。傷員餓了,我們只有幹面包。”

傷員中有惡臭壞疽,也有悲慘的炮彈休克病案,也有臨死的男孩叫著媽媽。1918年,越來越多高熱傷員死於流行性感冒。

至少有1.5萬名婦女跟隨美國遠征軍和紅十字機構(1914年底前,有1萬名美國婦女自願做協約國的護士)。英軍遠征軍有2.3萬名護士,1.5萬名護士助理。法軍有6.3萬名護士,而德軍有9.1萬名護士。護士們的工作是高尚的,有12萬美國護士死在歐洲。有200名護士因為勇敢而被授勛,但這些人只是四年大戰影響到的女人中的很小一部分。

大戰引發愛國主義的爆發,各交戰國都有大量婦女自願參戰。一開始,各國政府都不知道如何應付她們的熱情。那時,婦女沒有多少權利(1893年,瑞士給予婦女選舉權,20年後,瑞士仍然孤單無伴)。良家婦女從來不工作,幾乎沒有人參與公眾生活。讓婦女做護士工作比較容易辦到,在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仍然沿襲老的習慣。英、法、德出現婦女協會,但是起主導作用的婦女均來自社會黨中上層階級。如果工人階級的婦女加入,她們之中的許多人負擔不起制服的費用。

但是,過了不久,數百萬的男人上了前線,對婦女的需要大量增加。婦女志願者開始從事職員、廚師、司機、食堂工人、接線員……隨著時間推移,凡是能釋放出男人上戰場的工作,女人都開始從事。後來,英國有10萬名工作婦女,這些婦女都經過仔細篩選,保證她們有合適的背景。對一些只是期待結婚養孩子的年輕婦女來說,參加工作使她們有一種奇妙的毛骨悚然感。一名法國女孩寫道:“我的生活第一次變得有意義,在這個世界裏變得重要。”

大戰開始前,有數百萬來自社會底層的女人有工作,大戰給她們帶來的不只是冒險的經歷。士兵的薪水是極少的,給士兵家屬的補助無法讓她們維持生活(法國給士兵妻子的補助是每天25生丁,母親和姐妹沒有)。大戰使許多女人喪失了工作,這極具諷刺意義。大戰開始前,85%的法國女工在紡織業從事勞動。大戰使大批工廠倒閉,60%的女工失去工作。67%時裝業的工作機會沒有了。許多法國女工去兵工廠工作,其中毫無疑問有愛國的動機。但是,為了生存也是許多女工的動機之一。其他國家都有類似的情況。

大戰帶來非常戲劇化的變化。在德國,有500萬女人成為勞動力,女工在總勞動力中的比率由35%提高到55%。在英國,女工總數達到150萬,75萬女人做原先由男人完成的工作,35萬女人從事戰爭相關的工作,25萬女人成為農業勞動力。在法國,農業人口比英國和德國多,食物生產越來越多地由女人來完成。為軍需品生產服務的女工,由1915年的1.5萬人,增加到1917年的8.4萬人。法國的鐵路系統在大戰前雇用了6000名女工,大戰結束時工資表上有5.7萬女工。法國地鐵的女性員工從124人,增加到3000人。

法國和德國不許婦女參軍。德國計劃在1918年下半年進行改革。英國是領先者,於1917年創立陸軍、海軍、空軍中的女兵部隊。女性軍官被稱為“管理員”,而不給予軍階。未獲得委任的軍官被稱為“女領班”,士兵稱為“工作者”。以英國的標準來說,最具創新的舉措是允許出身工人階級的女人參加軍隊。這使傳統人士感到震驚。有人給一家報社投了一份抱怨信,信中說那些工人階級出身的女兵“不僅使她們自己可笑,更重要的是讓英王的制服看上去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