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敗落的征兆(第2/10頁)

9月初,最令魯登道夫頭痛的不是加拿大人,也不是澳新軍團,而是在凡爾登附近集結的大量美國人。他判斷美軍將發動進攻,感到有必要暫時忘記一下不惜代價堅守所有陣地的原則,於是發布命令放棄大小約為200平方英裏(約520平方公裏)、縱深13英裏(約21公裏)的聖米耶勒突出部。魯登道夫及時後撤,潘興很失望,他本來計劃於9月7日進攻聖米耶勒,但由於法軍大炮難以進入炮位而不得不推延。潘興不僅希望占領聖米耶勒突出部,而且希望消滅德軍守衛部隊。他有足夠的資源實現自己的目標:100萬美國士兵,11萬法國士兵,3000門大炮,絕對的制空權,充足的彈藥。

美軍於9月12日發起進攻,在進行了4小時的彈幕炮擊後,步兵開始沖鋒,未遇到德軍的戰壕阻擊,卻遇到一小股殿後部隊,正掩護8個疲憊不堪、建制殘缺的德國師撤退。整個突出部僅在一天內就被美軍占領。有1.5萬德國士兵主動向美軍投降,美軍繳獲了450門大炮。潘興和參謀們立即開始做新進攻準備,目標是默茲河附近的高地和阿爾貢森林。等待美軍的是一個縱深有12英裏(約19公裏)的防禦體系,其堅固程度與興登堡防線類似。但是,潘興有82萬人可以投入戰鬥,其中60萬美國人。他還有3000門大炮,彈藥多得足以讓大炮長時間高速炮擊而熱得炮管熔化。潘興命令參謀們必須在14天內把一切準備工作做完。

德國的世界正在坍塌。雖然德斯佩雷領導下的由塞爾維亞、英國、法國、希臘、意大利組成的東方軍團正遭受瘧疾和流感的侵襲,但這支部隊仍然向保加利亞人和德國人在薩洛尼卡郊區修建的強大戰壕陣地發動進攻。防守部隊已經成功地堅守陣地幾天了,似乎這次進攻薩洛尼卡的努力又將失敗。但是,防守薩洛尼卡的保加利亞人和德國人缺少彈藥和軍需品,因而自信心開始動搖。保加利亞人計劃進行一次有限度的撤退,目的是把進攻者引入埋伏圈中。這是一個致命錯誤:保加利亞人剛離開防禦工事,德斯佩雷的飛機便開始發動攻擊。保加利亞人的有計劃後撤變成一次潰退。此時,保加利亞士兵對毫無結果的漫長戰爭感到厭惡,對國王決定投靠軸心國也感到不滿,於是拒絕繼續戰鬥。德斯佩雷的前鋒部隊已經抵達能對匈牙利內陸發動進攻的戰略要地。德軍趕來增援,但德國人施救的意願不強烈。魯登道夫後來悲嘆道:“我們已經沒有能力響應每一次的呼救。保加利亞人必須為自己做一點事,否則我們也會失敗。”9月25日,保加利亞人要求停火;停火要求5天後被接受。英國將軍埃德蒙·艾倫比帶領一支盟國軍隊在巴勒斯坦打敗了土耳其人,土耳其人開始向大馬士革撤退。土耳其人無法前來救助保加利亞,因為他們必須先保護君士坦丁堡。於是,巴爾幹半島的戰事結束了。

9月28日,魯登道夫和興登堡在位於斯帕的德軍總部開會,會上他倆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承認德國不僅失去了巴爾幹半島,而且也失去了這場戰爭。幾天後,興登堡寫下自白,他不得不承認德國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國在馬其頓戰場的失敗和東線暴露於威脅之下。那些被疾病侵蝕而變得懶散的薩洛尼卡園丁,竟然成為擊敗德國的功臣。這樣的笑話在漫長的大戰歷史中幾乎找不到第二個。

在這種形勢下,魯登道夫已經是山窮水盡,他給各集團軍指揮官一條充滿絕望的信件。他告訴他們(他們不會對他的用詞感到舒服),西線絕對不許再有撤退。他再次要求寸土必爭,即使沒有機會也要爭。他告訴參謀們他聽到的一個流言,法軍內部正在流行肺炎瘟疫。他後來回憶當時聽得這條流言時的感覺說:“就像一個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然而,這個流言是假的。

英軍和法軍發動對興登堡防線的進攻,俘虜數以千計,繳獲的大炮數以百計。美軍和法軍在40英裏(約65公裏)寬的戰線上發動對默茲河和阿爾貢的進攻。戰鬥從來沒有如此的血腥——在8月28日至9月26日之間,英國傷亡高達18萬人;美軍有2.6萬人陣亡,9.5萬人負傷。不過,盟國能忍受這樣嚴重的損失,因為令人滿意的結果好像就在眼前了。顯然,德國難以經得起如此沉重的不斷打擊而不崩潰。一名英國軍士在家信中寫道:“我曾經見到過許多戰俘,他們之中有的來自索姆河戰役、蒙斯戰役、麥西尼斯嶺戰役。他們的表情帶著強烈的挑戰情緒;他們的眼睛好像在說:‘你們贏了我;但是,我們還有許多人在繼續戰鬥,最終我們要消滅你們。’現在,德國士兵已經變成可憐的烏合之眾。疲憊的軀體上的疲憊精神。從他們身上能看出失敗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