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發生在一個遙遠國度的爭吵”(前436〜前433年)

埃比達姆諾斯

“當你駛入伊奧尼亞灣的時候,埃比達姆諾斯城就在你的右側。道蘭底人就居住在附近,他們是一個野蠻的伊利裏亞民族。”(1.24. 1;見地圖7)修昔底德在開始敘述戰爭的導火索事件時,先做了這樣的解釋,因為他的希臘同胞中很少有人知道埃比達姆諾斯在何處,絕大多數人對其一無所知。前436年,埃比達姆諾斯爆發了內戰,貴族派被驅逐出去,於是他們與居住在附近的非希臘血統的伊利裏亞人聯合,進攻他們的城市。埃比達姆諾斯城內的民主派遭到圍攻,於是向克基拉求援。因為埃比達姆諾斯是克基拉人創建的殖民地,而克基拉原先是由科林斯人創建的。克基拉人奉行孤立政策,與科林斯殖民者的組織以及其他聯盟保持距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因此他們拒絕援救埃比達姆諾斯的民主派。然後,埃比達姆諾斯民主派轉而向科林斯求救,表示他們願意成為科林斯的一個殖民地。按照慣例,在克基拉建立埃比達姆諾斯的時候,科林斯作為克基拉的“母親”,也向埃比達姆諾斯的創立者提供了幫助。但科林斯和克基拉的關系非常惡劣,這是很獨特的現象。數百年來,這兩個城邦爭吵不休,打了一系列戰爭,往往是為了爭奪一些殖民地。

科林斯人熱情洋溢地接受了埃比達姆諾斯民主派的邀請,因為他們很清楚,他們幹預此事將會激怒克基拉人,或許會引發一場戰爭。科林斯人派遣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去支援埃比達姆諾斯城內的民主派,還派去了許多永久性定居者,以便將埃比達姆諾斯改建為自己的殖民地。這支軍隊走的是比較艱險的陸路,“因為他們擔心克基拉人會在海上攔截他們”(1.26.2)。科林斯參與這場爭鬥的動機究竟是什麽,學者們無法給出一個顯而易見的、務實的、可靠的解釋,但修昔底德從其他角度給出了解釋:科林斯人此舉的主要動機是對犯上作亂的殖民地克基拉的憎恨。“在共同的節日裏,克基拉人不按照規矩給科林斯應得的特權,也不像其他殖民者那樣,請一位科林斯人開啟最初的獻祭,而是對科林斯百般怠慢。”(1.25.4)

科林斯的決定無疑是它與克基拉爭奪殖民地的長時間鬥爭的一部分,這種帝國主義競爭很像19世紀末歐洲列強的爭鬥。我們早就明確地知道,歐洲很多大國的殖民帝國事業從經濟角度看是虧本的,而且它們為自己建立殖民帝國的辯解只是借口,並不能令人信服。真正的動機往往是心理上的、非理性的,而不是經濟上的和務實的。也就是說,事關榮譽和威望。

科林斯人也是這樣,他們決心在希臘的西北部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他們與克基拉發生了沖突。克基拉蒸蒸日上,而科林斯正在衰落。克基拉人擁有多達120艘戰船的艦隊,海軍實力僅次於雅典。許多年來,他們一直在挑戰科林斯人在該地區的霸權。科林斯人在公共集會時受到克基拉人的侮辱,這對科林斯人來說一定是不堪忍受的最後挑釁。他們抓住了埃比達姆諾斯人邀請進行幹預的機會。

科林斯的幹預使克基拉人對埃比達姆諾斯局勢不再冷眼旁觀。克基拉艦隊立刻向埃比達姆諾斯發出了傲慢無禮的最後通牒:民主派必須讓科林斯派來的駐軍和殖民者離開,並重新接納被放逐的貴族。科林斯不可能接受這樣侮辱性的條件,而埃比達姆諾斯的民主派為了自身安全,也不可能放棄科林斯派來的援軍。

克基拉如此自負倨傲,是因為它目前擁有很強大的海軍,相反科林斯沒有多少戰船。克基拉人派遣40艘戰船去攻打埃比達姆諾斯,而流亡貴族及其伊利裏亞盟軍則從陸地包圍了埃比達姆諾斯。但克基拉人的自信是個錯誤,因為他們忽略了這樣的事實:科林斯是個富庶的強國,現在非常憤怒,與斯巴達是盟友,還是伯羅奔尼撒聯盟的成員國。在過去,科林斯人曾利用盟邦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現在打算故伎重演,對付克基拉。

於是,科林斯宣布在埃比達姆諾斯建立一個嶄新的殖民地,並邀請希臘全境的人去定居。定居者被送到那個地區,30 艘科林斯戰船和3000名士兵護送著他們。其他幾個城邦,包括墨伽拉和底比斯這兩個大國(都是斯巴達聯盟的成員)提供了更多的船只和資金。斯巴達人哪怕只派出少量象征性的兵力,也足以威懾克基拉人,但斯巴達人沒有為科林斯提供任何援助,或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科林斯此次遠征的內在危險。

科林斯人的反應讓克基拉人大受震動,他們派人去科林斯談判,“還邀請了斯巴達和西錫安使者一同前往”(1.28.1)。斯巴達人願意參加這些討論,顯然說明他們希望達成一個和平的解決方案。在會議上,克基拉人重申了讓科林斯人撤軍的要求;如果科林斯人拒絕撤軍,克基拉願意將此次爭端交給任何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伯羅奔尼撒國家來仲裁;或者,如果科林斯人願意,也可以請德爾斐神諭來仲裁。克基拉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之前低估了科林斯的潛在力量,因此真誠地希望解決爭端。他們也不必擔心仲裁的結果,因為無論是伯羅奔尼撒國家還是德爾斐神諭,其仲裁結果肯定都會受到斯巴達的影響,也肯定會要求科林斯人撤出軍隊和殖民者,這對克基拉人來說自然是有利的。但是,假如科林斯人拒絕和解而堅持戰爭,克基拉就必須到其他地方尋求支援。克基拉人發出的威脅是清楚明白的:如果有必要,他們將尋求與雅典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