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王寶兒發財(下)(第5/9頁)

崔老道行走江湖,全憑裝神弄鬼的手段混飯吃,沒有真把式,全憑擺架子蒙人,一招一式比畫下來有板有眼,看得王家大爺目不暇接。崔老道忙活了半天,額頭上也見了汗,不過他心知肚明,皮兜子還沒到,他還得接著比畫,又將“鎮邪銅鈴”“驅鬼金叉”挨個耍了一遍,王喜兒才拎著一個大皮兜子氣喘籲籲地趕回來。給夠了錢,買下陳鞋匠的皮兜子倒也容易。雖說皮兜子是陳白給的家傳之物,但陳白給一看見這皮兜子心裏就犯難,扔了覺得可惜,留著占個地方,想到皮兜子裏當年裝過的那些人頭,他自己也犯怵,想不到居然有人來買皮兜子,開的價錢還挺高,頂他賣半年破鞋的,正是求之不得,痛痛快快把皮兜子給了王喜兒。王家大爺在家等得著急,其實也就是王喜兒一來一往跑這一趟的工夫。崔老道接過大皮兜子,把在手中端詳,不知用什麽皮做的,烏黑鋥亮,袋口穿著條繩子,兩端各墜一枚老錢,隱隱散發出血腥之氣。崔老道放下把式,請王家大爺頭前帶路,來到臥房之中,將皮兜子掛在床榻上,囑咐王家大爺兩口子躺在被窩裏別動,自有各路神兵神將在頭頂護持,讓他們把心放肚子裏,其余人等一概回避,說完他自己也找借口溜了。

王家大爺兩口子哪裏睡得著,躺在床上提心吊膽挨到三更前後,忽聽外邊狂風大作,緊接著“咣當”一聲,屋門被風吹開,霎時間腥風滿室,闖進來一個山鬼夜叉相仿的東西,身上黑如生鐵,血口獠牙,兩鬢鬃毛倒豎,腦門子上凸起尖角,兩只爪子有如鋼鉤一般,直撲王家大爺兩口子。此時燈燭俱滅,屋子裏什麽也看不見了,就在千鈞一發之際,掛在床榻上的皮兜子突然掉了下來,隨即傳來一聲怪叫,緊接著又是“吧嗒”一聲,燈燭滅而復明,再看那個大皮兜子已然落於塵埃,兜口滲出又腥又臭的黑血。

王家大爺兩口子嚇得魂飛天外,過了半天才穩住心神,看著地上的皮兜子不敢亂動,趕緊命下人把崔老道找回來。崔老道並沒走遠,這會兒聽得傳喚,急忙進了屋,一瞧這情形,就知道大功告成了。他告訴王家大爺,得讓人把這個皮兜子埋了,有多遠埋多遠,而且一定要找一處名山寶刹,埋在古塔下邊。王家大爺已對崔老道言聽計從,立馬吩咐王喜兒帶上皮兜子,出去遠遠找個地方埋了。崔老道也是百密一疏,千算萬算沒算明白王喜兒本性難移,當奴才的都一樣,在主子面前忠心耿耿,出去一扭臉就不是他了。王喜兒連夜背著皮兜子出了天津城,走到永定河邊就不想走了,連坑都懶得挖,將皮兜子投入河中了事,一個人在外地閑耍了多時,回來卻說皮兜子埋在了山西靈骨寺,王家大爺給的香火錢,全進了他的腰包。正因為河中有了這個皮兜子,到後來陳塘莊連家的大小姐連秋娘途經永定河,船沉落水懷了妖胎,這才引出後文書“捉拿河妖連化青”。

按下後話不提,再說王家大爺見妖邪已除,說什麽也不讓崔老道走了,眼瞅著折騰了半宿,請他到客房安歇,天亮之後在家中擺酒設宴,一來犒勞捉妖的崔老道,二來沖沖這些天的晦氣。崔老道是不吃白不吃,坐在桌前把袖管挽起來,張口施牙,甩開腮幫子又是一通胡吃海塞。打從來到王家捉妖開始,崔老道的嘴就沒閑著,吃得盤無余骨、酒無余滴,夠了十分醉飽。王家大爺給了很多賞錢,其實崔老道什麽都沒幹,只是出個主意,以為這個錢如同在地上撿的,心裏頭一高興,酒也沒少喝。

兩個人推杯換盞,喝到酒酣耳熱之際,王家大爺對崔老道說:“崔道爺道法神通,鄙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尚有一事不明,還得請您再給瞧瞧,我們家為什麽會出這件禍事?”

崔老道得意忘形,暗暗在袖中起了一卦,前因後果了然於胸,放下手中筷子,反問王家大爺:“您家大奶奶身懷六甲之時,可曾吃過不該吃的東西?”

王家大爺想了一想:“沒有啊,沒吃什麽犯歹的……”

在一旁伺候的管家插口道:“許不是表少爺送來的那塊熊肉?”

王家大爺這才想起來,他有個表侄在關外做買賣,關系走得挺近,得知嬸子有孕在身,特地托人捎來一塊熊肉。這東西在關內不常見,據說可以補中益氣、強筋壯骨。王家大爺就讓廚子做了一盤燉熊肉,自己沒舍得吃,全給了大奶奶。王家大奶奶也是懷孕嘴饞,一大盤子熊肉全吞進肚子裏,一塊也沒給當家的留。

王家表少爺住的那座縣城背靠深山,山頂有一座石池,一丈見方、深不可測。有一年天上墜下一道金光落入池中,從此池上常有雲氣盤繞,如同龍形,這道龍氣從何而來?想當年,天津城開水鋪的王寶兒發了大財,全憑水缸中的金魚聚住一道瑞氣,湊成了“龍入聚寶盆”的格局,可嘆王寶兒誤聽人言搬動水缸,致使金魚化龍而去,直奔東北方向,落在了那個池中。自此之後,遇上幹旱,山下的村民們便上山燒香上供,拜求金龍降下甘霖。說來也真是靈驗,村民求雨不出三天,龍池上的雲氣轉黑,大雨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