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信仰汙染與香火之毒(第4/4頁)

她在宗門裁議場合說的話,不是普通的道德綁架,對待華真行與對待自己,她使用了完全不同的道德標準。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提出了對神的要求、要求對方用神性的至善來對待自己,同時就意味著,她在用人性的至私對待對方,在汙染神性,哪怕對方真的是神。

這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

在米國荷裏塢式的超英電影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扭曲。比如有一句話很有名,叫“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力量這個單詞,在茵語語境中有雙重含義,前者是占有經濟與政治資源而擁有的權力,後者是因個人的才華、體魄所具備的能力。

在他們創造的故事模板中,這兩者有意無意間被混淆替換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原本應該是針對前者,但在敘事邏輯中,卻成了針對後者。

實際演示的情節,則成了“能力越大,先死全家”。

能給人們提供更多幫助者,越要付出更大的慘重的代價,一無所有還要付出所有。

所以我們看到,能一拳打碎星球的超人,可以擊敗外星入侵拯救世界,卻不能阻止父母的房子被銀行收走,最終還得依靠銀行家“朋友”買下銀行“賜還”。

這符合哪怕一丁點現實邏輯嗎?沒有幾百年腦血栓,恐也想不出這種情節,但它就這麽堂而皇之地傳播向全世界。

就算是超人,也得遵守完美的資本邏輯與階級秩序,就像馴化後溫順的綿羊,否則便是被黑化的反派。

超人擁有的力量,只應該是某些人所期待的力量,終究也是為他們服務的力量。

這種敘事模式的另一面,集體與群眾、最廣大的普通人,往往被無視並消解了,成為各種所謂“群體無意識”的雜音,讓觀眾只興奮於個人以及小團體的炫技。

又比如某個孩子有聰明好學的頭腦,被昆蟲咬了一口又擁有了強大的超能力,仍必須老老實實生活在社會底層,不僅死了全家,還經常因打擊罪犯耽誤了工作,被老板謾罵。

正面人物的塑造伴隨著道德塑造,這是怎樣的一種道德暗示?暗含詛咒般的惡意,汙染著真正能給人們帶來希望的信仰。

約高樂的一番話,讓華真行眯了半天眼睛。他吃了好幾口菜之後才答道:“我雖不是鬼修,但也聽說過香火之毒,能理解您說的信仰汙染。

我從未打算給所有人一切想要的,這根本不可能,也不是我的願望。我所追求的希望只是公平,讓每個人都有通過努力去改變與改善的機會。

我不是作為神在許諾,只是作為人在追求。今天的幾裏國,是所有國人共同締造的,在養元谷中,修行更是每個人自身的境界。

所以我說的話是真的,並非僅僅是一種態度,我了解這種手段,也能感受到惡意,但它真的未曾動搖我的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