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與風卵(第2/3頁)

與普林尼一貫的文風對比,這一小段可謂是非常細致的描寫了。接下來引用的是第二十三章。

羅馬最初殺食孔雀的是雄辯家霍塔盧斯[7],那是在他就任祭司的慶祝宴會上。最初以食用目的來飼養孔雀的是馬爾庫斯·奧菲迪烏斯·魯路可,那是海盜戰爭末期的事了,據說這行當能帶來六萬塞斯特斯[8]的年收入。

羅馬的美食家喜食孔雀的舌頭、腦髓或卵,這似乎是世間盡知的事吧。下面我將引用提及孔雀卵的第七十九章。

孔雀三歲起便能產卵。第一年能產一至兩個,次年能產四至五個,隨後每年能產十二個,但不會再高於這個數量了。若讓雌孔雀孵卵,間隔二十三天後,雌孔雀便能再次產卵,一年能產三次。若雄孔雀欲與孵卵的雌孔雀交配,卵通常會被踩壞。因此雌孔雀常在夜裏躲在某處產卵,或是在很高的樹上產卵。若不在樹下墊些柔軟的東西,卵一落下便會摔碎。雄孔雀需與五只雌孔雀交配,若只有一兩只雌孔雀,雄孔雀便會因欲求不滿招致生殖能力的紊亂。孔雀卵在二十七天後便能孵化,晚則三十天孵化。

這一部分的敘述與亞裏士多德的《動物史》第六卷第九章相似,但普林尼的記述更為詳細一些。接下來引用的是第八十章。

我們所稱的風卵,即無精卵,是雌鳥之間因發生交配行為而興奮、在砂中翻滾後的產物。不僅鴿子會產風卵,雞、鷓鴣、孔雀、鵝和鴨也會。這種卵無法孵化,比正常的卵稍小,風味也不佳,較淡。有人認為這是風帶來的卵,因此這卵又被稱為西風卵。這種風卵僅產於春季,或是雌鳥中斷孵卵之時。又有犬尾卵的別稱。

風卵這種說法不太常見,總之是僅憑雌鳥就能產出的無受精卵,風卵是希臘人的叫法。亞裏士多德在《動物史》及《動物的生成》中有大量關於風卵的記載。自古便有西風使雌馬受孕的俗說,普林尼的這段章節也使用了西風卵一詞,或許這兩者之間有些關聯。荷馬(《伊利亞特》第十六卷及第二十卷)和維吉爾[9](《農事詩》第三卷)也有過相關記述,《博物志》第八卷第六十七章中也有過下文這樣的描述,摘錄一段供參考。

在盧西塔尼亞[10]的奧利希波(現今裏斯本)及塔霍河[11]附近,一旦吹起西風,雌馬便會面朝西風,吸入生命的氣息並受孕,這是非常著名的故事了。據說因此而誕下的小馬駒,腿快得令人驚訝,但活不過三歲。

這段之後便是關於鷹的內容,不過第十卷中關於鷹的記述更多,這裏引用幾個片段。首先引用的是第四章的開頭部分。

鷹有六個種類,前三種和第五種鷹都會用鷲石築巢。鷲石有眾多藥效,即便火焚也不會損壞絲毫。鷲石裏面還有小石頭,仿佛子宮中有胎兒一般,搖晃時還會發出聲響。但從鷹巢中采到鷲石,必須立刻使用才會見效。

南方熊楠在《關於懷孕石》中也引用了這一章節,我在引用時參照了他的譯文。關於鷲石,我曾在《胡桃中的世界》中的《石之夢》一文中詳細寫過,此處便不重復了。熊楠也有一篇著名的《鷲石考》。倘若在這本書稿中有機會寫到石頭,屆時再詳述吧。接下來引用的是第五章的片段。

第一種和第二種鷹並不只滿足於掠奪小型四足動物,甚至會與鹿交戰。它們會在地面打滾,弄得渾身是砂土,然後落在鹿角上,扇動羽翼,弄得鹿滿眼是砂。隨後便用羽翼在鹿頭上拍打碰撞,直到鹿跌落山谷才肯罷休。不過這些鷹的交戰對象還不僅是鹿,它們與龍的交戰更為激烈,雖然是空中戰鬥,但遠比和鹿交戰危險得多。龍對鷹的卵虎視眈眈,因此鷹一旦見到龍,便會立刻將其叼到空中。龍則會纏繞著鷹的翅膀用力收緊,兩者便互相繞在一起,跌落在地上。

鷹與龍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古代作家常常描寫這兩者之間的戰鬥。普林尼的這段描寫也不遜色。下面來摘錄第六章的內容吧。

賽斯托斯[12]的城裏有一只鷹具有不朽之名。這只鷹由一名少女養大,為了感恩,它先後給這位少女叼來了鳥和野獸。最終少女逝去,其遺體被火焚燒,這只鷹便飛進了火焰中,與少女一同燃燒死去。當地市民因此在原地建造了一塊名為赫隆的紀念碑,祭祀朱庇特和那位少女。之所以祭祀朱庇特,是因為鷹是屬於朱庇特的鳥。

說到賽斯托斯,讀者只要知道是那個波斯的薛西斯國王[13]造橋之地就行,即分隔亞歐大陸的赫勒斯滂海峽[14]靠希臘一側的城市。南方熊楠引用這一片段之後,還這樣寫道:“總之鷹被認為是喜歡美少年和婦女的鳥。”將伽倪墨得斯[15]劫走的也是朱庇特所驅使的鷹,所以熊楠所寫的或許也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