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頁)

結合非地球種族的遺傳物質就困難得多了。有些星球演化出了類似於地球的基因結構,遺傳物質中也有地球生物基因內的核苷(不一定非得是全部。也許並非意外,這些星球上的智慧種族都出了名地喜歡吃人,比方說覺得人肉頗為美味的勒雷伊人)。但大多數外星物種的遺傳結構和成分都迥異於地球生物,使用他們的基因就不能只是剪切和粘貼了。

特種部隊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是這樣的:讀取外星種族的DNA對等物,用轉碼器“編譯”成地球生物DNA格式的遺傳信息;所得到的DNA如果能發育,誕生的個體在外貌和官能上都會接近原先的外星生物。接下來就可以采集編譯生物的基因,放進特種部隊的DNA了。

這個基因設計過程最終的結果是一組DNA,所描述的生物基於人類,但完全不是人類;假如在這個階段讓它開始發育,你將得到一團糾結扭曲的肉塊,連它的精神教母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雪萊見了都要繞著走。將DNA拽得遠離人類之後,特種部隊的科學家現在又要重新修飾遺傳信息,把他們創造的怪物變回可辨識的人類外形。這些科學家自認這是最困難的步驟,有幾個私下裏還懷疑過有沒有這個必要;但你必須記住,這些家夥本身看起來一個個都是人類外形。

DNA到這裏總算裝配完畢,其主人將有人類的外形和超人的能力。不過,即使加入了非地球的基因,它還是比一般的人類DNA簡潔得多;後繼的編碼工程使得DNA組合成五對染色體,比未經改造人類的二十三對少了許多,比果蠅只多一對。盡管特種部隊的士兵和基因來源者擁有相同的性別,與性發育有關的基因也保留在了最終的縮減版DNA內,但他們沒有Y染色體,這一點讓最初指派給特種部隊的(男)科學家略感不安。

裝配完畢的DNA放進受精卵空殼,再放進發育容槽,受精卵逐漸開始有絲分裂。從受精卵到胚胎發育完全的這個過程被加快了許多倍,新陳代謝的熱量足以導致DNA變性。發育容槽充滿了導熱液體和納米機器人,納米機器人滲入發育中的細胞,散出胚胎快速生長時產生的熱量。

特種部隊的科學家還要繼續降低士兵軀體的人類比重。生物層面的拆修之後是技術升級。將特殊化的納米機器人注入快速發育的特種部隊胚胎頭部,目的地有兩個:大部分趕往骨髓豐富的骨骼中心,消耗骨髓後取而代之,產生攜氧能力更強、更容易凝結和幾乎免疫所有疾病的智能血;其余的納米機器人遷居快速擴張的大腦,為腦伴電腦奠定基礎,完工的腦伴將是一個玻璃球大小的東西。這個球體深植於大腦中央,被密密麻麻的觸須環繞,觸須感應大腦的電場,翻譯念頭,將結果送往士兵的眼睛和耳朵內的輸出設備。

還有其他的改造措施,很多尚處於試驗階段,僅在一小部分發育體身上測試,看是否能產生什麽優勢。要是有優勢,改造措施就會在特種部隊內廣泛應用,列入殖民防衛軍普通士兵的下一代升級方案候選清單。要是沒有,改造措施隨著試驗主體消亡。

特種部隊的士兵在二十九天內長成人類新生兒尺寸;只要容槽的新陳代謝管理不出錯,十六周就能長到成人尺寸。殖民防衛軍嘗試過繼續縮短發育周期,結果導致新陳代謝熱量過大直接烤焦了軀體。要是DNA轉錄出錯,胎兒沒有流產,軀體就算不死也會患上癌症或出現致命突變。十六周,DNA的化學穩定性已被推到極限;在十六周結束後,發育容槽讓一種人工荷爾蒙流遍軀體,將新陳代謝拉回普通水平。

在發育過程中,容槽會訓練軀體,增強其力量,讓未來的主人一醒來就能使用。大腦內,腦伴協助形成一般性的神經通道,刺激各個器官的控制中樞,減輕意識從無到有的困難。

對於大部分特種部隊士兵來說,現在只剩下所謂的“出生”了,也就是灌注過程,接下來他將迅速而(一般而言)順利地開始軍旅生涯。對於某一名特種部隊士兵來說,還剩下一個步驟需要完成。

斯奇拉德朝技術員打個手勢,他們忙碌起來。威爾遜把注意力放回設備上,等待開始傳送的信號。技術員示意準備完畢,威爾遜把那個意識送上路。機器輕輕嗡鳴,容槽裏的軀體一動不動。過了幾分鐘,威爾遜和技術員討論幾句,又和羅賓斯說了幾句,羅賓斯走到麥特森身邊,說:“完成了。”

“完成了?”麥特森望向容槽裏的軀體,“看著沒什麽不同,還像是在昏迷。”

“還沒有喚醒他呢,”羅賓斯說,“技術員想知道你打算怎麽喚醒他。喚醒特種部隊的士兵很簡單,把腦伴切換到意識融合模式,讓士兵在建立起意識之前能有個臨時自我感。但這具軀體裏已經有個意識了,他們不想打開腦伴,以免引起意識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