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冰河實驗(第2/5頁)

“你指哪一個實驗?”馬裏安問道。

“怎麽,不止一個實驗?”杜原有點兒迷糊,因為他是順便跟著張司長過來的,提前了解的信息不多。

“有兩個實驗,我參加的是第二個。第一個是已經被廣泛報道的‘新生物圈2號’實驗,非常成功。當時他們甚至解決了候鳥以及季節性遷徙昆蟲的生存問題,這相當不容易。你們肯定知道,自然界中任何一個物種其實都是依賴於其他多種生物才能生存的。沒有蜜蜂,很多十字花科植物就會滅絕。同樣,缺少某些鳥類,許多樹種就無法生存。但蜜蜂和鳥類又都有自己必不可少的依賴物種,而某些最底層的低級物種的生存反過來又依賴於某些上層的大型生物。不僅如此,自然界中的風雨雷電還有潮汐等都會對物種的生存產生重大影響……總之,這就像一張千頭萬緒的巨網,哪怕只是斷了一個線頭,都有可能導致整張巨網全面崩潰。這也是原先的‘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的原因。”

“哦,這些情況我們基本是知道的。”張司長接過話頭,“我們來主要是想掌握第二個實驗的情況。看起來……”他環視了一下,“情況很不樂觀啊。”

“第二個實驗的結果基本也出來了,大概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實驗也很成功吧。”

杜原狐疑地望著馬裏安,冷淮卻是不動聲色。

“我來的時候,‘新生物圈2號’實驗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借助近些年來發展的若幹新技術,實驗取得了不錯的階段性成果。四年時間裏,這裏生活著八個人,他們每天工作大約八小時,其中四小時用於農業生產管理,還有四小時負責凈化空氣、凈化水和分解各種廢棄物。系統除了太陽能之外沒有其他能源輸入,完全依靠自己生產供給食物、獨立生活。太陽除了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熱能之外還用於發電,解決照明只是小的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電力驅動人造海洋底部的機器,制造潮汐以及雷雨等自然現象。所有生物的新陳代謝都在圈內自行循環,用以取得未來在封閉環境甚至其他星球上人類獨立生存的各種數據。”馬裏安指了指左側單獨圍起的大約五個平方米的土地,“喏,那一塊土地使用的是月球土壤,是為將來在月球上建立生物圈基地做的準備。總之,當時‘新生物圈2號’就是一片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的人間樂土,所有人都認為只要太陽還在天空中燃燒,這片樂土就能永遠維持下去。”

馬裏安停了下來,用力喘氣,他的唇色有些發青,看來長時間連續說話對他來說是件很吃力的事情。其他三個人沒有開口,靜靜等待下文。說實話,他們根本無法將眼前這片死寂的景象同馬裏安描繪的人間樂土對應起來,它們完全就是兩個世界。

“第二個實驗很簡單,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做了一點兒小小的改變,你們可以把它看作另一種條件下的生物圈實驗。七十多天之前我加入進來,替換了一名原有的實驗者。我只做了一件事情:摁下開關,將外壁的透明度調整為原來的百分之五十,研究在低光照強度下生物圈的運行,然後天空就變成現在這種亮度。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必須根據計算機測算的結果模擬地球的散熱,將一部分熱量排放出去,因為地球的上空可沒有什麽納米玻璃絕熱層。很快,我們就發現自己成了收屍者。最多的時候,我們一天需要清理幾千只死亡的動物。當然,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相關的數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實驗是成功的。”

“才七十多天,影響就這麽大?”張司長有些吃驚地問,轉頭望著冷淮,眼裏是難以置信的神色。

冷淮苦笑了一聲,“是這樣,剛才馬裏安說了,他們調低了一半的光照,這屬於一種壓力測試,就好比做藥物實驗時給實驗動物的用藥量是正常劑量的許多倍。自然界發生的改變也許起初不會這麽劇烈,但時間上卻長得多。其實很多植物在微弱的光照條件下也能生長,經過幾十億年自然選擇的生命自有它堅強的一面。但如果設想一下,冬天不是三個月,而是持續三萬個月……”

“你說什麽?三萬個月的冬天?”張司長驚嘆了一聲。

“我只是打個比喻,不過你以後會發現,真正的數字可能還會擴大一萬倍。”冷淮接著說,“那麽很明顯,整體氣溫將降到非常非常低的水平。屆時,即使光照強度不算太糟,植物也已無法生存了。根據計算,即使只將正常光照強度調低百分之五並維持這個狀態,植物的生長過程就會停滯。植物抵抗嚴寒的能力取決於植物所處的時令和所習慣的氣溫,像加拿大北部和西伯利亞這些傳統的低溫地帶,幼芽可以忍受零下八十攝氏度的低溫,但前提是在它們冬眠的狀態下。如果是在它們的生長季節,只要溫度低於零下十攝氏度,它們就會被凍死。像中國那樣的溫帶地區,冬眠的幼芽最低可耐零下二十五攝氏度;而在春季或夏季,一旦這些幼芽遇到零度以下的溫度,立刻就會被凍死。而熱帶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溫度為零上五攝氏度。地球上的各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中,有三分之二生活在赤道兩側二十五攝氏度的範圍之內,那麽很顯然,幾乎全部的動植物都無法在冰期裏正常生存。當然,不少植物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它們的種子能夠經歷異常殘酷的環境,時間可以長達成千上萬年,這也正是地球在經歷多次冰期之後能夠重新繁榮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