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藍色藥丸?紅色藥丸?

有些電影會帶給我們在少年時期第一次閱讀科幻小說時的那種快樂。我們坐在電影院,隨著情節起伏,不禁會發出贊嘆聲!

這些科幻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電影,也不一定有最棒的劇本,但是,它們更注重於真實和動人。比如,在1999年的《黑客帝國》裏,男主角尼奧選擇“藍色藥丸還是紅色藥丸”的情節是如此令人難忘。雖然那時候我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但是《黑客帝國》對於禁錮在我內心深處的童心來說簡直太有吸引力了。許多觀眾會因為這部電影的瑕疵而愛上它。尼奧在辦公樓裏狂奔,被電話裏的神秘聲音指引著:“不,是另一個左邊!”我們都癡迷其中。這樣的情節能帶給我們類似於坐過山車般的失控快感。

1999年好像已經是很久以前了。(你是不是不能相信《黑客帝國》已經那麽老了?電影情節的核心元素之一是“高科技”產品——諾基亞黑白屏翻蓋手機。)畢竟,當時是20世紀。但是,“母體”的首秀卻並不在《黑客帝國》中。我之前也邂逅過相似的概念。這不是暗指沃卓斯基兄弟的劇本並非原創,而是說這是一個奇怪的巧合。在經久不衰的電視劇《神秘博士》於1976年播出的一集裏,也有一個基於計算機的虛幻現實世界叫作“母體”。在“致命刺客”這一集中,母體是一個能提供可視化世界的計算機系統,人只要戴著特制的頭盔就能進入虛擬的世界中。真實世界裏的人可以通過虛擬世界裏的化身相互搏鬥——如果虛擬化身被殺了,那麽對應的真實的人也會死掉。這讓你想起什麽了嗎?

1976年的《神秘博士》裏還沒有出現“賽博空間”這個概念。6年後,作家威廉·吉布森在發表於《全能》(OMNI)雜志的文章中首次提及。雖然當時互聯網的前身阿帕計算機網已經出現了,但阿帕計算機網只能用來遠程登錄大學或者軍事單位。互聯網的雛形大約產生於1982年(在《全能》雜志以外,現實和想象並駕齊驅),蒂莫西·約翰·伯納斯–李從1990年才開始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構建萬維網。

巧合的是,也是在1976年,一個真正的基於計算機的虛擬世界誕生了。當時效力於阿帕計算機網的美國計算機工程師威廉·克勞瑟想出了一個吸引計算機狂熱者的點子,我也是被吸引者之一。克勞瑟是1974年橫空出世的角色扮演桌遊《龍與地下城》(Dungeons and Dragons)的愛好者。他用早期的計算機設計了一套仿真的洞穴系統。在他的婚姻破裂後,他想利用這款遊戲(如果這不是一幅真的遊戲地圖的話)陪女兒們玩耍。於是,他將一個簡單的小遊戲整合,用命令行對計算機下達指令,進而建立起一個虛擬世界。當時還是研究生的唐·伍茲對這個遊戲進行了改進,增加了幻想的元素。

初期的遊戲玩家會被告知他們在一系列相連的洞穴中的位置,然後玩家會被要求向不同的方向移動。他們也許會發現寶劍或者寶藏,或者可怕的怪獸,一切都用言簡意賅的句子描繪。所有的畫面都是玩家腦中想象出來的。克勞瑟把他的遊戲命名為“巨洞冒險”。但這並不是第一個電腦遊戲,1972年面世的單機網球遊戲《乓》(Pong)才是,這是一個用簡單的電子搖柄在電視上玩兒的遊戲。但是,克勞瑟的《巨洞冒險》是第一個電腦冒險遊戲(冒險遊戲的開山鼻祖)。

也是在1976年,我從繁華的劍橋大學搬到位於英格蘭北部的荒涼的蘭開斯特大學讀碩士研究生。直到那時,我的計算機技能僅限於利用簡單的公式翻譯語言(Fortran)、打孔機和紙片寫些小程序。但是,蘭開斯特大學有個秘密武器,即由現在已經長期停業的國際計算機有限公司(ICL)生產的古董一般的1900系列計算機所運行的喬治3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改變了用戶和計算機的交流方式,突然間,與計算機進行即時交流成為可能。用戶通過電傳打字機和電子打字機與計算機交流,接收鍵盤輸入的信息,打印出計算機的輸出信息,而不再需要把打好孔的紙片放入閱讀器,等待行式打印機輸出信息。

上學的時候,我為了完成作業只是偶爾會用到喬治3操作系統。直到現在,我在登錄後最常鍵入的命令仍是“ADVENT”(冒險)。用這個命令可以在美國迪吉多公司的PDP–10大型計算機上運行《巨洞冒險》。在計算機房的熒光燈下,我一直玩到深夜,沉浸在一個由想象和老式打印機嚓嚓作響的打印針頭構建的世界裏:

你在道路的盡頭,前面是一座石頭小屋。你周圍是森林。一股溪水從房子裏流出來,流到深溝裏去。

當我鍵入“進屋”,系統會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