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外星人,你在哪兒?

我童年時期的低成本科幻片和流行恐怖片總是會出現長著昆蟲眼睛的怪獸。在那個年代,《世界大戰》中的火星入侵者新穎又恐怖,也是後續外星人入侵作品的效仿對象。書中,占領倫敦的戰鬥機器已經挺讓人害怕了,但是戰鬥機器內部的生物更讓人惡心。這些生物的大腦袋直徑4英尺,但沒有身體。“它有一雙深色的大眼睛,下面是一張大肉嘴……嘴的周圍是16個細長的鞭狀觸角……”

我記得當讀到威爾斯描繪的這些嗜血怪物的樣子時,我對戰鬥機器的感情由恐懼變成了厭惡。對我以及我的同齡人來說,小時候最讓人膽戰心驚的反派外星人就是電視劇《神秘博士》中的戴立克人,我當時真的是躲在沙發後面看的那幾集。(我不知道為什麽,但當時確實有許多孩子都是躲在沙發後面看的《神秘博士》。現在已經不會這樣了,也許是因為中央空調的普及,現在的家庭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把沙發擺在屋子中間靠近火爐的位置。)像《世界大戰》中的火星入侵者一樣,戴立克人是一種生活在戰鬥機器內部的類似頭足綱的生物。

戴立克人本質屬於生化人,它們是具有外星人長相的怪物,像對待奴隸一樣對待其他種族的人,這是編劇特裏·內申對“二戰”時期納粹的影射。在平地上,戴立克人冷酷無情,勢不可當;遇見障礙物的時候,它們則乘著飛碟越過障礙物。

但是回顧早期的科幻小說,我們可以發現其他星球上沒有現代意義的外星人。外星世界居住著人類和動物的變種,這些變種通常有世俗的想法,而且它們的生活方式不過是對人類生活的一種諷刺。直到19世紀進化論普及,作家們才開始想象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會進化出完全不同的高等生物。

在書裏,外星人的形象和作者們的想象一樣千變萬化,現代的計算機成像技術讓非人類外形的外星人出現在熒屏上成為可能。但是在早期的熒屏上,特別是小成本制作的電視劇裏,除了皮膚顏色和類似假肢的東西以外,外星人和人類基本沒什麽區別,類似《星際迷航》裏的瓦肯人和克林貢人很常見。在第一季的“角鬥場”那一集中,柯克艦長大戰外形既可笑又可怕的蜥蜴人高恩,而蜥蜴人只是由戴著面具和爪子手套的人扮演的。(這一幕常被評作科幻作品史上最差的打鬥場景,觀影者很難不嘲笑它。)

人形外星人反復出現在熒屏上的主要原因是劇集成本較低,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編劇終於決定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即人形外星人和人類擁有共同的祖先。

我們當然可以借由地球上生物的樣子來想象外星人的模樣。地球上的生物有幾個共同的屬性,比如幾乎所有的脊椎動物都有四肢和尾巴。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出一套與人類既相似又不同的外星生物的共同屬性。進化論為相似的問題給出了相似的答案,比如,章魚和人的眼睛外形相似,但章魚和人的進化過程卻截然不同。世界上還有其他種類的眼睛,其工作原理也不盡相同,比如,昆蟲的復眼和龍蝦的柄眼。我們也許可以因此想象,在某個有光的星球上,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種類的眼睛,但是不同種類的眼睛之間也有相同的地方,特別是一些類人高級生物。

科幻作家應該更關注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生物的比例。簡單的物理原因就可以解釋為什麽我們永遠不會在現實中看到《哈利·波特》或《指環王》中出現的那些巨大的蜘蛛,也不會看到巨大的外星人。如果按比例放大某個動物,那麽動物的腿的橫截面和力量是按平方的比例增長的,因為這些都屬於二維層面;但是,身體質量是按立方的比例增長的,因為質量是三維層面的。所以,身體質量的增長速度要比腿的力量的增長速度快,巨大的蜘蛛腿很可能會不堪重負。

即便是怪獸哥斯拉也有很嚴重的比例問題。在1945年的經典電影中,這個像恐龍一樣的怪獸大概有50米(160英尺)高。時過境遷,它越來越大;在2014年的電影中,它足有106米(350英尺)高。與之相似的霸王龍,最長也不過12米(40英尺),還包括尾巴,站起來的話至多高6米。2014年,在阿根廷發現了最大的恐龍,站起來大概有20米(65英尺)高。但是那只恐龍的形狀更像迷惑龍(迷惑龍曾經被誤認作雷龍)。除非哥斯拉有超級粗壯的腿,否則它是無法支撐它的身體重量的。

其他生物按比例放大也是如此,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常被描繪成巨大的蜥蜴或昆蟲。從嚴格意義上說,哥斯拉並不是外星人,而是一種原始的海洋怪獸,受到核輻射而變得體型異常巨大。無獨有偶,B級片[1]《它們!》(Them!)中出現的巨大螞蟻也應該是突變體,而非外星人;同理,它們的身體其實無法承擔其體重。可能你會覺得奇怪,雖然恐龍沒有哥斯拉那麽大,但也相當巨大。其實大型動物的腿比同比例的小型動物的腿要強健得多(試想大象和老鼠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