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人工智能(第2/8頁)

雖然那時的我聽說過泛美世界航空公司和貝爾飛機公司,但我並不知道20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巨頭IBM,也沒有把電影中的計算機和生活中的IT(信息與科技)公司聯系起來。庫布裏克指出,HAL 9000和IBM 7000計算機類似;IBM 7000於20世紀60年代面世,是第一種使用晶體管的計算機。另外,按照字母表,HAL的每個字母後面的字母組合起來就是IBM。作為劇本的主要創作人員,作家阿瑟·克拉克和導演斯坦利·庫布裏克都否認這是故意的安排,但其他人都覺得憑空想出HAL的概率實在太低,IBM和HAL肯定脫不了幹系。還有一種說法是,HAL是“啟發式編程算法計算機”(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的首字母縮寫,但其實這個詞縮寫成HAC或HPA更合適。

克拉克特別聲明說:“我為這件事感到無比尷尬,我覺得IBM公司也深受其擾,雖然IBM在電影的制作過程中給予庫布裏克很多幫助。”克拉克也承認,隨便挑選3個字母並組合在一起有17 576種不同的可能性,隨便為計算機取名為HAL確實不能讓人信服。事實上,他並沒有仔細考慮這個概率,因為隨便取3個字母產生的組合有17 576(26×26×26)種,這個數字太大了。世界上有很多其他類似IBM的名字,比如JCN(按照字母表,取HAL中每個字母的前一個字母)、IBC或者JBM。事實上,如果想讓計算機的名字聽起來更像人名,那麽3個字母的人名真的太少了,比如吉姆(JIM)、麥克(MAC)、薩爾(SAL)、薩姆(SAM)、湯姆(TOM)。所以,HAL也許就只是作者靈光一現想出來的名字而已。

就像很多科幻作品中對未來的描寫一樣,Hal在某些方面過於高級,而在另一些方面卻非常落後。雖然這部電影中的科技現在看來仍然頗具未來感,但這些技術的設計師(可能就來自IBM)並沒能準確預測計算機成像技術的發展。月球飛船的飛行甲板上的導航設備,還有Hal和宇航員弗蘭克·普爾玩國際象棋的屏幕,都很像20世紀80年代早期家用電腦呈現的樣子。

從另一個方面看,Hal展現的人工智能遠超2015年的技術,它可以像人一樣做出回應,而且這個故事發生在2001年。Hal甚至可以表達復雜的情緒,事實上,電影中的這台計算機比其他任何角色都更情緒化。1997年,人工智能先驅馬文·明斯基在一次采訪中對Hal做出評價,他說類似技術“在4—400年裏會成為現實”。這個陳述非常樸實,也是對未來科技的發展做出的比較正確的預測,即使他提到的最短時間有點兒過於樂觀了。

IBM的研究員——“深藍”團隊成員默裏·坎貝爾檢測過HAL 9000的思考能力。“深藍”是一台IBM制造的最早的會下國際象棋的超級計算機。這個系列最早被命名為“深思”,和《銀河系漫遊指南》中的超級計算機同名。“深藍”於1995年面世,兩年後,升級版的“深藍”在一個6局的比賽中戰勝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裏·卡斯帕羅夫(一年前,“深藍”只贏了他一局,但輸掉了整場比賽)。就像電影中的情節,Hal和宇航員弗蘭克·普爾也玩國際象棋。出於某種原因,人們在相關技術還無法實現時就有對機械象棋手的憧憬。早在18世紀60年代,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幻設備面世,它就是匈牙利男爵沃爾夫岡·馮·肯佩倫設計制造的土耳其行棋傀儡。

這個復雜的自動化設備包括一個國際象棋棋盤,和一個與之相連的穿著華服的人偶。人偶會接受人類象棋手的挑戰,並在多數情況下取勝。這個機械的土耳其行棋傀儡比肯佩倫還“長壽”,並在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大放異彩。土耳其行棋傀儡的一生跌宕起伏,在世界上存在了80年。那時候的科技水平是不足以實現這麽復雜的智能系統的,所以這個設備裏面肯定還有其他機關,後來被證實確實如此。土耳其行棋傀儡裏面有個小隔間,一名小個子的象棋大師藏在裏面,通過一系列的控制杆,操控行棋傀儡下棋。

最早的有關自動化下棋設備的可行理論分別來自於現代計算機科學鼻祖查爾斯·巴比奇和艾倫·圖靈。巴比奇設計了一個可以用來下棋的機械化、可編程的電腦“解析機”,但這個設備從未被制造出來;圖靈編寫了簡單的下棋程序,但這個程序也從沒有在計算機上運行過。20世紀50年代,信息理論家克勞德·香農提出了更多的想法。香農利用數學家約翰·馮·諾伊曼的極小化極大原理,為不同的走法賦予一系列不同的值,然後計算出最佳策略。香農從未編寫出可行的程序,但在拍攝《2001太空漫遊》時,大型計算機上已經出現了非常粗糙的下棋程序。隨後在1973年,戴維·斯萊特和拉裏·阿特金編出了“國際象棋4.0”,這是第一個可以在計算機上執行的、行之有效的象棋下棋程序,而且可以擊敗大多數普通棋手。